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薛章红
[导读] 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微课的分类,重点对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沙河镇初级中学      薛章红      邮编:723512

[摘要]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微课的分类,重点对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教学创新  微课  初中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的发展微课应运而起。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此提高课堂效果,为教学手段提供了新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大
        由于学生个体生活环境、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出现两极分化。随着教学深入,差距更加明显。
        (二)学生对该学科不够重视
        在目前的中考体制下,普遍认为该学科是副科,有时间就学,没时间就不学。并且叛逆期的初中生对学科内容不感兴趣,但对游戏、追星充满好奇,无形之中也影响了该学科的学习。
        (三)学生的自主探究难以落实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及时跟进,给予适当的提醒,点拨或解答。事实上,一节课老师只能同时兼顾到8-10位同学的学习。因此,在常规的教学中,形成了“前半节讲得细后半节凭回忆”的模式,这样的课堂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
        (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往往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鼓励中小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落实技术的掌握,更要强调其艺术表达力。然而,以一个作品创作课来说,从课程的导入、知识的讲解、作品的生成到最后作品评价,这个完整的设计就常规的学习单元40分钟远远是不够的。为了保证一节课大部分同学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二维目标的基本实现,教师就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艺术加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常规课程往往重技巧,轻评价。
        二、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微课的可行性
        2013年6月20日上午,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这次的太空授课讲解了失重、弹簀测力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等原理,如果单凭语言文字或者图片表述,非常晦涩,学生很难形成形象化的认知,但通过在太空特殊环境中的演示,不但简单形象,而且非常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从教育技术专业的角度,太空授课是一次多元化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成功尝试。借助情境式教学的微课,远程课程讲授和试验演示、视频教学和互动,多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将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使浩瀚宇宙成为了身边的课堂。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能为学习者提供更有力地吸引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借助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目前,对“微课”的理解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通常借助手机、Ipad 或摄像机将授课教师的操作演示、推理讲解录制下来,或者使用电脑屏幕录制软件,将屏幕演示和语音讲解录制下来,经后期编辑优化后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
        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虽然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其主流的传播媒体还是电脑,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每节课我们都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电脑和网络。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1.教师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具有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使用屏录软件录制操作说明,还是在拍摄视频的后期剪辑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在技术方面更有优势。
        2.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微课的实施。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 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使用提供了必备的硬件支持,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
        3.微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一周的课时量约为10-14节,意味着同一次课有可能要重复10遍以上。这种不厌其烦的讲解与指点,考验老师的耐心,也消耗教师的精力。如果将教师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就可以大大提升教师上课的效率。
        三、微课的类型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用的微课有以下几种类型: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主题活动型、解题推理型。
        讲解说明型:以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讲授为主;操作演示型:针对具体的实例演示其操作步骤、强调细节,这是信息技术课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类型;主题活动型:剖析主题活动的探究目的,指导探究方法;解题推理型:针对程序任务的讲解分析,或者是推理演算,重在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四、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决定了微课教学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以及使用,而且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决定了微课资源的使用与开发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在微课开发与制作的环节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不同类型,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开发。
        1、对于操作技能类学习,采用微课再现操作细节。
        操作技能类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其中一个步骤没做到位, 就会导致操作失败。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需求,边讲解边操作,制作成微课动态的视频教学。可以加上鼠标点击提示,配上红圈或者辅助文字, 再加上老师的语音讲解,学生不仅可以非常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暂停、快进以适应自己学习的进度。利用微课的方式轻松地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就能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造思维的培养了。
        2、自主学习过程中,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自我建构提升教学效果。面对自主学习资源,微课设计时可以先抛出问题后提示学生暂停微课视频,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尝试操作遇到困难时,再看微课提示,这样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 就变为主动去建构。老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不仅有讲解分析推理,更重要的是在微课中也可以提问并提示学生暂停并进行思考与尝试。学生在微课的指引下,学着调试程序,边操作边思考每个步骤改动对于程序的意义与作用,老师把尝试与调试程序的机会充分给了学生,又通过微课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3、微课对于分层教学资源,实现异步式教学有独特功效。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老师可以将知识点按操作难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 挑战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制作三个级别不同的微课,用于不同程度的孩子们学习。三档微课像三个老师,可以指导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练习,有效解决了分层学习。
        总之,未来的微课能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足迹“推送"学习资源,实现智能化, 更高效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做到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能锻炼高阶思维,而且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可以提供相应的辅助,给予学生一条较为明确的学习路径。学生作业完成好后能上传到资源平台供他人分享,实现异步在线讨论功能,在线学习的师生共同为学习者解惑, 而且能像微信一样能得到其他老师或同学的点赞及评价。
参考文献:
[1]郑军,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