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谭秀桃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部分的教学占据非常大的比例,而运算的准确性,除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外,很大因素取决于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审题的好坏,对题目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身体能力的培养,创新策略,提高学习和做题的效率。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实验小学     谭秀桃   547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部分的教学占据非常大的比例,而运算的准确性,除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外,很大因素取决于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审题的好坏,对题目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身体能力的培养,创新策略,提高学习和做题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策略研究
        数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过于极端型课程,它不像语文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即便不喜欢但也可以拿一个平均分。但数学不一样,它难度大,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认为数学除了算术在生活中根本运用不到,所以学习兴致不高。并且根据审题这一过程对于语文和数学却是两个不同的。如果数学审题错误,那么这个题目一分也没有,如果是语文也许还会有一个基础分。针对学生审题不清教育部门及学校采用了很多措施,但也于事无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说教师在教学中是答疑解惑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去解题,怎样引导学生去解题,这个是关键。
        1、要求与规范并行,引导学生学习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出良性影响,在此之中,“要求与规范”必须要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作出审题的要求,更要规范学生的审题流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先对题目的已知条件“阅读三遍”,进而做出一些有形的规范,如在题目中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上做好标记等。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梳理题干中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起到助益作用,使学生对题干的理解更加透彻。如在例题1中有“植树节中四年级的同学共植树120株,一班的同学植树的数量是全年组的1/6,而二班的同学植树的数量比一班多1/4,问二班的同学植树的数量是多少?”在这样一个题目中,由于审题能力较差的同学会在“二班的同学植树的数量比一班多1/4”发生歧义,不清楚“1/4”所表达的是“四年级共植树总数的1/4”还是“一班植树总数的1/4”,那么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先对题目完整的通读三遍,仔细地读完之后学生就会发现“1/4”所指代的是“一班植树总数的1/4”,那么后续的解题思路就会更加明确。这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用符号将题干中的数量词“120”、“1/6”、“1/4”标注出来,并且将问题中的“二班、数量”也进行标注,这样在整体的审题流程中就不会再出现误解的问题。
        2、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审题
        到了小学中段,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题目,特别在专题练习时往往出现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训练的情况。这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题目形成了“定势思维”。定势思维使用不得当导致的错误是较为严重的,因为这种情况是学生最容易放松警惕也是最难检查出错误的。学生独立探究中,数形结合是一种更优越的方式,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并能够很好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让题目简单化,对于将审题难度降低。解决数学几何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原本难懂的知识点用图形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目的是降低题目的难度。



        3、强化训练,提高自身审题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提升审题能力需要日常的强化训练。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全面发展的最佳阶段,发展各种能力的关联性不容忽视。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但是由于小学生大脑中还没有形成数学体系,无法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所以不仅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也要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课本上的知识过于抽象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学生的吸收情况做一个预判,时常调整自己的讲课节奏,避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日复一日的训练,学生审题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习惯,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用心观察,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习惯。
        4、在启发性原则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索
        数学教师应该在启发性原则指导下引导班级学生进行深度探索,鼓励他们探求问题解答的方式。这样可以指导小学生对数学问题实施多角度的思考,学会如何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基于小学生在课程基础和学习能力上体现出的差异,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层级的划分,立足层次划分指导学生们更好的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基于学科基础比较弱的小学生,数学教师应该对他们开展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的知识体系。针对那些学科基础一般的小学生,数学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增加学生们对解题方式与思路的掌握与运用程度。而对那些学科能力较高的小学生,数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们进行主动探究和灵活性运用,分析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和应该运用到的学科知识。这样可以指导小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探索,进一步鼓励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
        5、学习挖掘主题中的隐藏信息
        词汇问题是中小学生的一道难题。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无法对问题进行检查,很难发现问题中隐藏的信息和条件,导致解决思路受阻,解决问题失败。在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正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问题中隐藏的信息,并在这方面多做训练。
        例如,有一个问题:一辆公共汽车一小时总共行驶60公里,一小时内从A点到B点,半小时内从B点到A点?通过阅读问题,学生可以快速计算距离之和,公式是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但是一些学生问自己为什么他们来一个小时,然后回来半小时。通过学生的讨论,他们可以认为从A到B的路和从B到A的路是不同的,即使速度相同,他们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到达目的地。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并询问是否有其他解释。经过一些讨论,学生可能会发现问题并不是说从B回到A一定已经到达目的地。在总结了不同的情况后,老师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不管发生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会改变。通过这一思维训练过程,学生将对问题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审视,从而获得更好的挖掘问题隐藏条件和信息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能够帮助其找到问题的重点,使学生进行有效、有用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审题能力,审题是做题的开端也是关键,审好题,才能够正确答题,找到对的方向,从而学生才能够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巨大魅力。
参考文献:
[1]汤二明.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
[2]施帅华.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7(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