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方锦洪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方锦洪
[导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这样学习会变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美,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智力,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兴仁市陆官小学  方锦洪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这样学习会变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美,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智力,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首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独立的自主学习环境,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如何浏览数学内容、思考数学问题和解答数学问题,在不依靠外力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成功体验;数学学习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有“安全”感,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才会树立学习的信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有潜能,并不断开发潜能,那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尽最大可能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即使一点微不足道的成功,我也积极鼓励他们,使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都能成功,这样他们就会信心十足,自信满满。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要想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做起,主动进行参与;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并且要终身进行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写数学日记、办黑板报、参加数学竞赛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信的建立和培养
        自信,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气质和魅力。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同时,我认为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疑问和自我解答,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和成长,并建立自信。一个人的自信建立在自己对事物的了解和熟悉上,当我们给学生讲解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时候,多进行与现实生活的举例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效果会好很多。



        三、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我们在教学中一直都在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究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是我们一直在探索、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学生在生活中所碰到的数学问题,才会引发他们对该问题的思考,才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与此同时,我发现利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对学生自身的解题能力、读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帮助。从社会生活中引入和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数学源于生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意义。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获得发展。
        四、合作学习使孩子体会成功的快乐
        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会更加主动的接触知识,自觉地了解数学内容。这种体验会让他们综合所有的知识,从而展现他们的不平凡。小组合作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课堂发言的机会,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小组共有的成果,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从而以群体的智慧来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学会了团结与互助。要想真正发挥讨论小组的作用,以下几个问题还要引教师的注意,一是讨论小组的建立要合理。老师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周全,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不同性格、兴趣差异、不同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组,分组时不仅是要注意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个小组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要统筹兼顾,只有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上也要考虑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我们面对的都是多彩、充满天真灵气的孩子,每天都能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点滴创新,这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希望,用我们的“爱”给他们希望,让他们在希望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贺文华,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散思维的培养[J].大江周刊:论?坛,2013(5)
[2]扎西次仁.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数学[J].《东西南北·教育》,2014,(5):96-97.
[3]陈慧.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438-439.
[4]王银海.培养数学兴趣建立学生自信[J]科技信息,?2009,5:246-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