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素养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刘萍
[导读] 美术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视觉的艺术,良好美术的素养要求学生们除了能够给看到美之外,还应该通过美的表象来理解作者内心的感受,进而理解及吸收作者表现的方式并且还可以为己所用,这就是美术素养最核心的部分。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包谷垴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刘萍   654609

摘要:美术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视觉的艺术,良好美术的素养要求学生们除了能够给看到美之外,还应该通过美的表象来理解作者内心的感受,进而理解及吸收作者表现的方式并且还可以为己所用,这就是美术素养最核心的部分。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生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素养不仅仅是学生技能与情感的集合。在初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从技能、情感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针对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情感进行教育。从当前的美术教育看,教学活动的推进受到学生情感表达与技能水平的影响,当情感与技能相互碰撞,素养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积极培养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作意识,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意义。
        一、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表达
        美术活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学生已经在日常活动中掌握了较丰富的美术创作知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美术积累水平开展相应的表达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并应用美术技能的机会。当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知识点与实际活动脱节、技能应用不到位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美术知识开展创作,在培养其美术素养的同时,也使其美术表达能力、艺术创作能力随之得以提升。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练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技能、应用技能的良好环境。以初中美术教材中的色彩相关教学为例,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掌握不同色彩的搭配技巧,并结合色彩呈现的艺术特点开展美术创作。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创作兴趣布置相应的创作任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难度较低的水彩画开展创作,通过色彩的搭配呈现出不同的美术创作效果。在这一环节,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作主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作欲望。当学生全部完成绘画任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班级内展示个人成品,依靠不同作品的相互碰撞激发学生的美术灵感。当创作活动结束,部分学生的创作欲望可能并没有得到完全满足,此时,教师可将水墨画、油画、素描等绘画活动导入课堂,为这些学生提供创作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创设情境,探究传统艺术
        华夏五千年孕育的文明,艺术形式不仅多样,而且流光溢彩。石窟壁画、雕刻、刺绣、扎染、陶艺、书法、建筑……数不胜数。美术教师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是没有直观印象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自看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才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书上的某张照片,某个文字而已。记得上大学时,都有外出写生的经历。我记得当时美术史老师介绍中国古代石窟艺术时,看着厚厚的课本上的黑白照片,内心毫无波澜。后来学校组织写生活动。我们不远万里来到敦煌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惟妙惟肖的彩塑,层层叠叠的洞窟,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心灵上的震撼。


那种感觉真的远远超过书本上的感染力,直观且具象。在中学美术教育阶段,虽然没条件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是我们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探究。
        八年级教材有一课《会动的画》,内容是由生活中的影子延伸到古时的皮影戏,现代的动画片。一般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按照顺序讲课。但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我们是不是可以想些小点子,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小实验,做一个走马灯,走马灯上有各种连续性动作,我们把它罩在一个灯泡外面,转动,并且不断加快它的旋转速度,这就像一个简单的动画片了。学生通过制作和观看这个实验,更加明白动画的原理。整堂课下来,学生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不仅课堂上非常主动参与,下了课还自己找材料做其他图案的走马灯呢。这不就是在传统艺术教学中的创设情境吗?讲剪纸艺术可以展示剪纸,讲泥塑可以制作泥塑,讲编织工艺可以动手编织。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实物。能够坚持的话,传统艺术将不再是书本上的泛泛而谈,而是真真切切实际接触的东西。艺术就应该贴近生活。我们的学生哪天能捏个活灵活现的泥人,剪个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制作个色彩斑斓的面具……这就达到了提高美术素养的目的了,而且过程也显得生动有趣。
        三、引入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鉴赏体验
        学生的艺术修养来自于生活中的实践与积累。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的重要性,即要让生活实践与初中美术课程紧密结合,如此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感悟艺术,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
        例如在鉴赏凡·高的《吃土豆的人》这一作品时,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
        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如将农民吃土豆的动作、神态等借助多媒体展现给学生。通过此种生活化情境,可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这样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同时通过此种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理解。通过引入生活化情境,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美术艺术,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
        结束语
        要想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创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的美术知识。美术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不同的教学板块,引导学生在作品与现实生活间搭建桥梁,为学生创造表达情感、锤炼技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雪芳.走进大自然提高美术素养[J].求知导刊,2020(42):85-86.
[2]温灶林.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4):8-9.
[3]袁超.初中美术审美素养教学研究[J].科幻画报,2018(11):196+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