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陆淑丽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陆淑丽
[导读]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在新课改不断改革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信息化的数学素养,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广西省桂平市麻垌镇白石小学洞天分校 陆淑丽 537211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在新课改不断改革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信息化的数学素养,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应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活学生视觉体验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思维的成长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有限。此时,假如教师一味地采取枯燥的讲解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直观的学习情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不但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直观情境能够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冲突,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思考,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探究的突破口,以此达到构建深度学习模式的目的。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为例,小学生对平面图形相对容易理解些,但是理解立体图形便困难了许多。他们在初次接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很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操作电子笔,将屏幕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图形进行拆分,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拆分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变成了什么。随后再利用拉长、伸缩的方法对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变形,并要求学生思考长方体与正方体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种建立在视觉感官上的教学方法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还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是可以根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程度来进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只有数学老师一个人的声音,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化无声为有声、视听交融、感染力强、化抽象为具体等要求,这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在视听上的需求。而且让学生通过一种直观的方式来进行数学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将图片、音频等进行有效结合,而它们的结合物正是学生在课堂上所感兴趣的事物,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得到一种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呈现抽象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数学学习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导致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使学生可以感受和体会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的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指引学生慢慢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发现,对数学问题和知识进行探索。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一)”中“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蝴蝶、蜻蜓等动物的图片,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紧接着,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进行观察:这些小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教师可以把静态图片转变成为动态画面,使学生感受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重合的过程,进而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该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不会觉得数学学习抽象枯燥,在动态化的情境中可以有效调动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思考问题,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慢慢喜欢上数学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提高教学趣味上,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通过声音、图形和动画等多种形式,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不仅要求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创新理念,不断学习探索新技术,还要具备技术的应用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根据课程内容特点,灵活运用各项技术,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在课前播放了小明进超市购物的情景。学生对乱摆乱放和分类摆放两种不同场景的观后感受,认识到分类的必要性,从而引发自己分类的欲望。此时,再出现需要分类的画面,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边操作边根据不同物品进行合理分类。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源泉。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适时、巧妙发挥其独特作用,提供丰富的信息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合理、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才能打造理想、和谐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建全.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81.
[2]林清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08):184.
[3]朱艳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层次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4):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