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质量评价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1月2期   作者:吕俊瑶
[导读]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吕俊瑶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面对日益复杂的建筑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要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引导、构建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体系。论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立足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阐述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之间的关联,以此提出构建全过程内控体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项目管理;财务风险
        1.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新常态发展,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纵观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首先,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风险管理目标、战略设定、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等,其中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实施的动力主要是对企业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只有客观地认识到企业所存在的风险才能进行有效的内控措施。当然二者也具有相互独立性。例如,内部控制只能防范风险,却不能转移、承担或者化解风险,但是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二者之间的独立性差异越来越小,尤其是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发展。
        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2.1评价目的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质量进行评价的第一步是首先要确定内部控制的评价目的,这也是所有评价工作开展时必须紧密围绕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因地制宜地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改进,为企业日后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能够帮助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找到引发风险的原因,最终实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为企业日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服务。
        2.2评价主体
        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实施者与参与者。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在实施内部控制时主要参与的主体也逐渐从企业外部主体向内部和外部共同的多元化主体方向转变。
        2.3评价客体
        评价客体主要是确定一个特定的评价范围,然后在此范围内遴选出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就目前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五要素。从评价的内容上看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更具有全面性。
        2.4评价标准
        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中,必须对被评价的对象设计一个完整的、可参考的、具体的评价标准。在设计评价标准时应保证: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内部控制的合理性。
        2.5评价方法
        关于内部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缺乏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方法,任何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都不具备实际意义。
        2.6评价报告
        内部评价报告是对前面一系列纷繁复杂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一个总体评述和最终结果。评价报告的评价结果应该充分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并且根据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建议。


        3.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质量评价的标准
        3.1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保证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它确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调。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时必须保证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健全,内部控制是否被有效而正确的执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内部控制目标。
        3.2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进行评价
        无论企业经营规模多大,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必须涵盖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这也充分体现出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极为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内部控制的各个因素有机融合起来会形成全面的、完整的、坚实的防御体系。
        3.3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要想保证内部控制的设计切实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就不能纸上谈兵,制定一些大而空的规定。保证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二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并且共同结合作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4.全面风险管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质量评价的有效策略
        4.1尽快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所占的权重较大,很明显,内部控制环境在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由此也可知,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保证该企业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意味着企业可以从整体上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缺失的内部控制环境将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控。虽然该企业目前内部控制环境从整体上看较好,也有助于其他四个要素的顺利实施,但其内部控制环境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企业必须尽快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例如:尽快完善组织构架等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组织构架时必须建立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基础之上,并充分参考行业内其他成功企业的组织架构,精简和调整当前的组织架构,不相容职务分离、岗位职责清晰明了。其次,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4.2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在构建风险评估机制上A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风险影响程度,设计出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应对机制,一旦在监督检查中企业的运转偏离了正常的状态,应及时而有效地制定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并由相关的专业人员执行。同时还应该在企业内部渗透风险管理意识,加大对员工风险理念的教育和培训,使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各层级员工之间都树立统一的思想认识,并意识到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不断循环往复的系统性工程。
        4.3全面规范控制活动
        企业在具体的内部控制活动中整体执行状况较好,在个别方面仍需完善和改进。例如:在企业内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企业应加强预算控制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执行力度,建立由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小组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业务层面的预算编制;制定出更为详细的预算管理制度;设计科学的预算调整控制流程。
        4.4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企业目前在内部监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针对该企业目前在内部控制自我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加强董事会的监督管理作用、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尽快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构建。
        企业将继续根据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方案稳步前行,按照计划目标完成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自我评价与测评、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认定与整改、向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通过这些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将保证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机制得以长效运行。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一定要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下来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并具体落实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从而确保企业有效地避免一定的经营风险,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维持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会英.全面风险管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质量评价的有效策略[J].财会学习,2020(09):230-232.
【2】【2】赵桂凤.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26):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