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璐 杨冬梅
(河南省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
摘要:幼儿园可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作息规律,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也通常在教师开展的幼儿喜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传递,但家庭同样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场所之一,因此教师应与幼儿家长构建良好关系,以此提高教育管理成效。家庭中各类资源相对充足,因此,教师要秉持尊重、平等原则,取得家庭信任,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成长中,侧面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采用家园共育方式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管控,能契合幼儿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和家庭内的表现,以此来促进幼儿发展,教育也由此落实了家园合作互动模式,最终实现共赢。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引言
现代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塑造幼儿心理健康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人的许多心理疾病都是在这一时期因潜意识矛盾冲突而引起,进而对以后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于幼儿来说,家长的言行就是幼儿的扮演,家庭环境对幼儿的个性发展、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幼儿园要注重家园合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可割裂家庭而盲目开展,需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合理,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理念
在孩子的一生中,无论是陪伴的长短,还是影响的程度,父母都起着首要的作用,所以孩子可以在家庭中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比如生活技能、生存知识等,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深远的作用。美国学者阐述了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心理社会特征。这一理论将4-7岁定义为幼儿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可以获得主动思维,产生负罪感,这一评价因素构成了他们的心理目标素质。孩子的每一项活动和行为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指数。此时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以儿童的观念和行为动态为重点。当然,仅仅依靠幼儿园有限的教师不足以完全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这时候融入家庭教育,会更好的从根源和发展上防止孩子的不良心理。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不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肯定。目前,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知识教育是关键。幼儿教师往往忽视儿童的心理教育。一般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接受心理教育。虽然很多幼儿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逐渐成为一种形式,一般针对性格内向、行为有问题的孩子,不能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素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二)家庭缺乏“儿童心理健康”的交流问题
幼儿园和家庭作为两个重要的教育载体,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沟通和交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家长单纯追求教学效果,而幼儿园注重幼儿教育效果,导致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与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不一致,导致孩子的家长不与老师的评价沟通,整天批评孩子。
(三)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通过对现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可以看出,心理教育的教育者以幼儿教师为主,但事实上,一些地区的幼儿教师在心理教育方面还达不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此外,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知识的学习和认知相对较少,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不仅很难及时纠正幼儿的心理问题,也无法预防幼儿可能出现的心理疾病。此外,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考虑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没有专业教学培训的帮助,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较为困难,制约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可以说,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的缺乏,影响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改革的目标难以实现。
三、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
(1)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帮助幼儿的时候,教师自己的心理素质也应该提高,应该多去学习一些如何培养幼儿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在学校举办的心理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并在这些活动中找到帮助幼儿疏导心理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幼儿更加有效的帮助。
(2)创新心理健康教学活动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实行单一的教学模式,在长期发展中学生会产生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导致教育教学效果有所下降。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实行开放式、游戏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在开展“走独木桥”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保护,有效地缓解幼儿的不良情绪,鼓励学生不断向前。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趣味性、竞争性亲子活动,如夹棒跳、走迷宫、过河跨跳等,加强家长和幼儿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这样幼儿可以勇敢地克服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还可以通过合作制作玩具,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幼儿交流学习
在幼儿成长时期,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管理当中,有意识地让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幼儿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成长,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以集体项目的比赛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参加各种课内外活动时,充分感受到集体力量所发散出的魅力。比如,接力赛是团体性的体育比赛,每一名参赛队员都必须跑好自己“那一棒”的赛程,这就要求每一名参赛队员必须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水平,这样才能让整个团队在比赛中获得最佳的成绩。
教师可将接力赛的比赛成果作为实际案例来引导幼儿进行剖析,让幼儿懂得与他人相处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基础上的,当看到他人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主动去帮助他人。并且,不管在比赛中还是在学习生活中,只要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就能取得“胜利”,从而使幼儿重新树立起“我们是团结协作的优秀班级”的情感认知,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教师让幼儿之间有效地进行互动、交流,能够在班级当中营造出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良好班级氛围,让幼儿轻松愉悦地与他人相处。
(4)对幼儿进行个性化辅导
毫无疑问,每位幼儿在心理和身体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每个班都有心理状况较差的幼儿,如有的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有些幼儿太内向,很少和别人说话;有些幼儿过于活跃,自制力较差。如果不尽快对这些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教育,为他们提供帮助,使他们摆脱困境,从长远来看,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外,针对部分心理障碍幼儿,我园根据幼儿的问题建立了实时记录和分析总结系统,全面记录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动态,并配合幼儿家长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详细、深入地探讨具体原因,最终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策略。通过两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幼儿的不良习惯和心理状况逐渐得到改善,他们会开始喜欢和别人交流,懂得尊敬长辈、关心其他小朋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也逐渐变得文明礼貌,更加快乐、自信。
四、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的有效性策略
(1)倡导良好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素质,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另外,父母不能以成绩来评判孩子。在幼儿时期,他们应该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对待他人的良好态度。父母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要细心,要有耐心,采取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在孩子能理解的前提下,用言行教育孩子。所以,家长不能把教育完全交给老师,因为家长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所以要树立良好的“三观”,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知识,不要让孩子模棱两可。
(2)家庭应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儿童的健康心理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点教育内容之一,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课程,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支持。父母是最接近孩子的人,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凸显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成长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许多孩子的父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缺乏关注。为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父母需要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正常,以免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此外,孩子的父母需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巩固和发展他们的健康心理。
(3)建立儿童心理健康家庭合作评价机制
在家庭合作的背景下,在完善家长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建立相关的家庭合作评价机制。一方面,实施家庭互评模式,促进双方共同进步。通常情况下,幼儿园班级会在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时召开家长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征求孩子家长的意见,结合孩子成长阶段的特点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通过家庭合作的方式共同制定一个学期计划,明确表达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共同努力,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同时,双方也可以根据目前家居双方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评价。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促进双方共同进步,最终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在家庭合作的背景下,在建立儿童心理健康评价知识时,必须积极成立家长委员会,指导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幼儿园活动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委员会可以代表孩子的家长,为幼儿园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幼儿园应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结束语
综上,幼儿教育事业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便应关注每位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确保幼儿能在早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影响其社会行为,让幼儿尽早成为合格的祖国花朵。忽视家庭教育、教育质量不佳、缺乏有效沟通的幼儿教育方式,将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所以,应秉持“从心开始”“以爱为名”的教育思路,通过心理疏导办法、网络教育手段、共育沟通机制、发展亲子活动等措施,把幼儿园和家庭等两个场景关联起来,由此提升教育有效性,全面维护幼儿心理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高鸿雁,梁艳.家园合作,创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J].山东教育,2019(36):27-28.
[2]殷雪娇.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269.
[3]彭叶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28.
[4]倪凌云.家园合作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教师,2019(34):117-118.
[5]周扬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策略[J].新智慧,2019(29):40.
[6]唐淑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261.
[7]何燕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16):37.
[8]沈晓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221.
作者简介:何璐(1985.9-),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高校助教,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心理学。
第二作者:杨冬梅(1987.8)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城建学院,高校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