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期   作者:赵鲁洁
[导读] 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形成的核心素养是适应终身发展的,并且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相应需求
        赵鲁洁
        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形成的核心素养是适应终身发展的,并且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相应需求。历史学科的教学相对缺乏趣味性,为了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教育者要充分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激发学生主动并积极学习历史,帮助学生高效认识并学习历史问题。以下就从历史课堂教学展开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意义;教学方式
        引言:教育不应局限于教材,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思想品格和综合素质。教育部门正在进行教育体系的改革,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教育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手段,着重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教学质量,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做出探究。
        1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以往的传统教育大多只注重于书本和教材教学,用作业和考试成绩单来评估一名学生,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品格的缺失。教学应更多地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让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并且培养成习惯,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家庭等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下意识地体现出这种优秀的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的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历史科目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有积极的影响,例如,教材上的“贞观之治”,学生可以不仅可以学习到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初唐盛世的历史知识,也可以看到李世民个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作为一国之君能够业精于勤,躬行节俭,礼贤下士,悉心听取他人建议等,也能了解我国唐代时期的繁荣社会和伟大文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课堂的学习也吸引很多学生对唐代历史和人物的兴趣,主动阅读更多相关的历史文化书籍,有助于学生拓宽历史知识层面并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
        2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
        2.1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的落实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我们认识历史,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教会学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辩证思维看待历史事物,并能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等。比如,在讲述苏联模式的利弊时,教师不能直接就抛出结论,而是设置一个问题探究题:“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不如苏联模式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大,你同意他的结论吗,请说明理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后一方面认识到苏联模式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新经济政策的发展速度的确比不上苏联模式,另一方面又看到苏联模式的体制弊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从长远上看,新经济政策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通过这样的一种辩论,学生学会了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事件。
        2.2着力实践,采用多媒体探究式学习
        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是创新和实践,这样的素养往往在团队合作中最能被激发起来。团队合作学习和探究是根据历史学科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有选择性地对历史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情景创设,设立主题,团队之间展开以设立好的主题作为探究学习的方向,着力利用历史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生活能力。在团队实践中,整个学习过程是情感激荡、观点争锋及学生价值观交锋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价值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将团队探究和合作学习作为促进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一方面,探究性的实践型学习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养成探究历史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能力;另外,团队合作性的实践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历史知识的解释能力。此外,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多媒体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跟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多媒体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打破了教学在空间上的限制,高效适应教学需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初中历史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2.3优化分层,提高培养核心素养的成效
        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历史的感兴趣程度不同,接受和学习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分层教学。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大致知道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随机应变,有效地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难易结合,给优等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紧抓对历史知识掌握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教学原则,提高全班学生的听课效率。另外,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可能发生不同的改变,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优化学生结构,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展开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成效。
        2.4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熏陶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的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场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教学中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单纯地播放升旗仪式,还不足以渲染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时候教师可以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前夜》,让学生清晰了解为了升旗这面国旗,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林治远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使学生懂得这面国旗的升起,全中国人民都在观看,全世界人民都在观看,从而深刻体会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深刻内涵。又如在讲授香港回归这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补充“一秒之争”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在实力增强后在国际舞台上绝不屈服的外交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升旗手朱涛更是经过几千次的升旗训练后才完美在交接仪式时升起中国国旗,再通过播放《香港回归》视频片段,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它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点点滴滴,以史料呈现,以视频渲染,以故事性叙述增强,从细节处真实反映历史,更直观,更有感染力。
        结束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积累,教师应当充分思考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修正教学理念,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加对知识的探索和实践,继而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永祥.新课程背景下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78-79.
        [2]胡敏.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培养[J].新课程(中),2019(10):207.
        [3]张玮.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10):88.
        [4]赵莹莹.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2018(08):7.
        [5]何君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与运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8.
        [6]陈亚云.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