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政
(国网怀远县供电公司 233400)
摘要:农网升级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需求也十分旺盛,针对农网存在供电能力不足、线路电压低等突出问题,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对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网 改造升级 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对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提出更高需求,早期完成改造升级的农网工程项目已运行十多年,过载和“卡脖子”等农网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显。农网改造升级就是“堵漏洞、补短板”,解决供电“卡脖子”等瓶颈问题,实现为发展而改造,在改造中升级,不断打造可靠、安全的农村电网,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扩大有效供给,为农民生产经营、创业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农网存在问题
1、农网整体规划较为滞后。自1998年以来,农网建设和改造一直持续推进,由于投资有限,缺少规划,重点考虑农村生活用电,忽略农村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随着农村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改造过的农网出现新的供电瓶颈,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电力需求增势强劲,用电负荷增长过快,而农网建设改造却缓慢滞后,跟不上需求增长的步伐,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
2、网架结构不尽合理。农网网架结构较为薄弱,大多数采用辐射网结构,而环网结构使用较少,单电源、单主变问题突出,互联互带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实现负荷转移,供电可靠性较低,特别是事故或检修时,单电源、单主变供电都存在的大面积停电的风险。
3、设备老旧、超载。农网供电设施超期运行、设备老化、容量偏小,如一些高耗能变压器仍在使用,新型科技产品及新工艺没有得到有效运用,设备健康水平较低。
4、线路电压过低。电源点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过长、线路老化及绝缘降低,导致线路电压低,线损大。目前,部分供电区域内仍存在低压架空线路采用裸铝线出线的情况,给广大农民的生命生产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风险。
二、农网升级改造的主要措施.
1、农网规划要有前瞻性。影响农村负荷的因素多、关系复杂,用电负荷增长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国家对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原则,综合考虑城乡发展及当地电价承受能力,以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等对电力的需求为目标,制定农网改造升级规划。因此编制农网规划时,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调研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应统筹考虑农网建设规划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移民搬迁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实现农网建设改造与用电需求协同发展。同时梳理需要升级改造项目储备计划并做好动态管理,紧紧抓住每年农网改造升级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网架不合理、电压不达标等关键问题,增强农网的供电能力、改善供电质量、提高可靠性,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活用电提供可靠的保障。
2、优化完善网架结构。网架结构在满足电网技术性和经济性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可实施性要求。依据农网发展规划,按照有关改造的技术导则,实现环网供电开环运行,解决互联互带有效转移负荷问题。
在农网改造升级中对低压台区进行合理的分区分片供电,配变布点尽量接近负荷中心,避免迂回供电,配电网络要遵循"小容量、多布点、短半径"的为原则,安全、经济、可靠、灵活的合理布局电源点,有效提高供电能力,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3、广泛采用高新设备。在推进农网改造升级中,淘汰老旧设备,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如节能变压器、智能开关,提高装备水平。新型节能型变压器的使用使10kV线路的变损比下降,达到节能增效作用。对原有100KVA及以上综合用变安装随机电容补偿,确保通过改造后,供电将更有保障、停电现象更少,安全性更高。
4、合理布局供电线路。科学合理布置电源点,缩短供电半径,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15km,0.4KV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0.5km,提高供电能力。增大供电线路截面积,将截面较细的裸导线更换成大截面的绝缘导线,使用架空绝缘线减少偷漏电情况,减少线路的跳闸机率,可起到同时保障电网和人身安全的效果。在供电半径长、负荷大的10KV线路上安装自动调压器和分散电容补偿,减少损耗、压降。
5、加强农网管理。设备运行部门组织对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定期巡视配电室、变压器、线路、接地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要结合农网改造完成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农网的电压水平、负荷平衡、无功补偿工作,搞好三相负荷平衡、提高功率因数及降低变压器损耗等技术环节。
三、农网改造的好处
1998年为扩大内需,在当时农村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家启动了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截止2004年基本解决农村居民照明、看电视和粮食加工等用电需求。2010年9月,国家推动新一轮农网改造,着力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用电需求。2016年“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以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等对电力的需求。每一次改造升级,农网发展规模、装备水平、管理基础和服务水平都上一个台阶,不仅降低了电价和线损,而且大大提高了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安全性,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农民的欢迎。
1、供电能力升级,促农村经济发展。农网升级改造针对设备老化、设备过负荷、变电站布点不足、线径过细等问题,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密供电设施、更换老设备等措施,为农村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用电保障,解决了过去由于没有充足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大型规模农业生产和加工企业引不进来,引进来的企业留不住,农业生产上不了台阶的窘境。可靠的电力保障,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增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管理体制升级,促农网改造加快。1998年农网改造以来,县级供电企业隶属关系多次变动,最终改为省电力公司直供直管或控股企业。过去产权不明晰、资产不清晰,责权不统一,农网管理水平和建设改造普遍落后于城网,现在依托国网公司强大平台,不仅有效解决农网建设与改造的资金问题,而且通过构建标准统一、流程科学、界面清晰、管控有力的管理新机制,从管理层面实现农网建设发展提质增效。
3、科技水平升级,促农网实现智能化。在国家电网统一部署下,积极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农网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实现配网自动化、智能台区、用电信息采集和营配调贯通等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形成依靠科技进步开展检测、保护、控制、计量、自动抄表等综合管理格局。
4、优质服务升级,农村幸福指数提高。以前农村用电成本高,负担重,农网升级改造为农民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活创造条件。同网同价、智能收费、95598供电热线24小时服务等多重措施让农民生活生产用电再无后顾之忧。户户通电、家电下乡、机井通电、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等举措都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点亮了农民美好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马晓蕾,织就幸福农网(D),国家电网,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