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张冬梅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经过了5000年历史的浪淘,
        张冬梅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    内蒙古自治区   15001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经过了5000年历史的浪淘,一直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精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以至于每一个人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就是语文。语文这门课程,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语课程,更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使命。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第一阶段,是接受教育的基础,是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阶段,是形成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等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优势。
         本文从小学语文教育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以及必要性出发,分析小学语文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实施方案。其意是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本是文化的一部分。教育家顾明远教授认为“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既有矛盾,又互相依存,教育现代化就是要用民族性、时代性两个标准对民族文化传统加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民族文化。”[1]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先接触的教育,其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在小学阶段加强语文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巨大意义。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塑造,更是对畅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流传下去。本文所探讨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即在教育中有意识地、扬弃地吸收并阐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教育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母语和语文
        母语,这个词的解释颇多,表述不尽相同。《辞海》中它的意思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语言,大多是本民族或者是本国家语言。”人们普遍认为,母语是一个人最先学会的本民族的标准语或通用语。母语传承的过程就是民族文化的延续过程,对其源头的追朔就是对一民族文化的追朔。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2]对母语的重视就是对民族文化和家的重视,放弃母语就是对民族文化和家的抛弃。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本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毫无疑问,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标准语、通用语,即是中华民族的母语。
        对于语文的定义,学家们从未停止过讨论。不过不论学家们如何讨论,都不可否认的是语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语文教学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教学。 语文是同文化密不可分的,母语是民族精神符号,是文化传承载体,这也是母语区别于语文的根本所在。语文教育只有通过母语才能表达和传递,并且学生也只有更深入的钻研母语,才能更好地接受和消化语文教育。所以,母语和语文存在着很大区别。母语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而语文则更加侧重于民族文化。因此,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小学语文教育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汉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从语文这门课程成立以来,我们国家一直将语文教育放在首位,将其看做核心课程。要想更好地学习语文,就要抓好小学语文教育这个基础,并围绕其有效的开展其他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就是在当下文化高度自信的背景下,以学校和课堂为主体,以具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意识的师资为保障,结合教材以及其他资源,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更好地吸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
二.小学语文教育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上来说是必要的。当今时代,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交流方式的不断更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给语言文字的运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新课标中明确写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4] 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增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提升文化修养,促进精神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课程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可见,增强小学语文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本质需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在思想和精神上也要得到满足。一个人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后,思想和精神的需求就成为了其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育就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利用传统文化去丰富人们精神家园的任务,消除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因此增强小学语文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符合人全面发展的本质需求。[3]
三.小学语文教育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内容选入教材,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灵世界,更是对学生人格、信念的精神的培养,使其学会更好地去生活。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提高学生思想和精神上的追求,让其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同时这也是语文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由于社会过分追求语文的应试价值,使小学也呈现一种“高考化”的态势。过于片面的追求分数上的提高,忽视了小学语文教育原本的责任与义务,使其变成了简单的工具性教育。[5]这样追求功利化的语文教学丧失了陶冶人们情操,指导人生价值,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意蕴,语文的人文性正逐步消融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中。[3]
四.小学语文教育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施
        对于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应该从课内、课外以及课内外结合等三方面进行。首先是课内,应该整合传统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还应该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更应该开展专门的传统文化课堂,深化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传统文化。其次是课外,营造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传统文化的怀抱里。最后是课内外相结合,应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多多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应该引领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配合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知道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践行传统文化精神,只有提高学生的精神高度,才会让学生更好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
五.结论
        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初衷出发,还是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都应该科学有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只有从小学语文教育抓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的现代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1-4.
[2]海德格尔.人诗意的安居[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6.
[3]龚丽娟. 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5]胡孝华.诗意的放逐和语文的苍白——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J].中学语文教学,1999(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