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李静
[导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内化才能进入其认知结构,
        李静
        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校(山西 长治)046000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内化才能进入其认知结构,才能真正意义上为学习者所拥有。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则会产生内在动机,当问题解决,动机就会逐步消散,表现为一种愉悦的体验,由此可见,问题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最好素材,问题是架构于新概念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使他们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问题情境
引言
        高中数学中所包含的概念比初中数学的要复杂,它不单单指名词解释、公式等,还指把同类型知识整合到一起得到的结果。学生通过数学概念的学习,可以得升综合数学素养和数学掌握能力,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同时还是他们深入学习数学的立足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来设计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理念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学习思路也被极大程度地限制,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收效甚微,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陈旧的教学思想也逐渐被新型教学观念替代,教师推陈出新,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教材,创设符合教材知识点的问题情境,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空间,让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新鲜的思维灵感,为学生创造生趣盎然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使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凸显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充满满足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质需求,同时也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明确情境创设的核心理念,围绕着教学重点展开课堂教学,使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方法的实施原则
        第一,目的性。在运用创设问题情境方法的过程中,必须一具体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具体概念和原理为依据。第二,诱导性。在教学开展之前,老师不仅要对高中生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全面分析,而且还要对教材内容充分了解,有效控制创设问题情境的机会,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第三,适度性,如果创始的问题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产生自负心态,如果创设的问题难度太高,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和抗拒情绪。第四,梯度性。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保证由难到易,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吸引,跟从老师的引导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第五,新异性。老师要尽可能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高中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在导入环节,根据概念的内容合理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比如讲解一些与概念相关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研究经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然后引入数学概念。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对概念的陌生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向量”的概念时,笔者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如图,老鼠由A向东北方向逃窜,而猫在B处向东追去,问:猫能否追到老鼠?该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贴近,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通过分析、讨论,很快得出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追的方向错了。这样,学生便能快速地抓住了向量的一个重要特征:方向。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接着,笔者引出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二)利用悬念设计问题情境
        高中生都喜欢看悬疑题材的小说,由此可见悬念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刺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悬念对学生产生的心理作用,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融入悬念元素,让悬念吊住学生的胃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产生解开悬念、解决问题的急迫心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考虑高中生的年龄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善于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情境,最大程度地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情境中的悬念抓住学生的心理,在解决悬念的过程中完成数学问题的攻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成了利用问题情境活跃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的,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实现多元化创新的新时代教学理念。
        (三)设计生活情境,感知概念
        概念的感知是学习概念的基础。在进行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时,设计生活情境,促使其概念的产生有一个清楚的理解,既可以创优教学氛围,又可以促进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探索,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数学内容时,为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能够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命题。在概念教学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在微课课件中播放:将书本打开直立于桌面、在开门过程中,门轴与地面始终垂直、日光下直立于地面的旗杆以及地面上的影子等场景,由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感知垂直。然后为学生准备三角形纸片,将三角形纸片三个点分别定为A、B、C,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来放置到桌面上,让学生思考折痕AD与桌面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如何翻折才能使得折痕AD与桌面垂直?为什么?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以及动手探索实验验证,这样既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又可以丰富认知结构,完成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让学生认识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体会概念发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促使概念教学更具趣味性、探索性。
        (四)巧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和概念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态度完全是兴趣使然,因此,教师应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融入更多的趣味元素,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生趣盎然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制订人性化的教学计划,增加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不由自主地产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趣味情境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更透彻的理解和吸纳,体现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实际作用。
        (五)提高新旧知识问题情景的联系
        所有知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之间具有联系,不同课程之间通过问题情景的创建也可以联系起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串联。在高中数学的必修一中,学生需要学习《指数函数》,教师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相关的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例如生物知识和方程知识,学生需要学习细胞的分裂,但是计算分裂数量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教师可以设置当一个细胞通过一分二、二分四等一系列的分裂活动后会产生多少细胞,然后让学生利用x、y设置一个方程,通过解方程解释不同分裂次数后产生的细胞数,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因为指数函数计算该问题会更加简单方便,因此学生会产生探究欲望,能有效记忆相关知识,消化指数函数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巧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活化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开拓创新,打开教学思路,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情境创设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阚鑫峰.刍议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9(09):53.
[2]许建.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7):175.
[3]张明东.探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