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吉明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切学乡切学中心小学 广西河池市547405
摘要: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谈及教育重要性时曾这样说到:“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同样的道理,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中的各种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中为小学学生巧设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中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教育在于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对活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想象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恰当的教学提问不仅能够活跃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合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一、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紧密联系小学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小学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其创设生动且有趣的教学情境。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人生活是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最广阔的课堂,对于学生能够通过生活激励体验到的知识学习,老师可以将生活中所蕴藏的知识迁移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在学习相应数学知识时能既轻松又能充满乐趣,进而实现将数学知识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到实处【1】。比如在开展“减法简便运算”教学活动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中 a-b-c=a-(b+c),老师对此部分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们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妈妈买了40斤大米,第1天吃了3斤,第2天吃了2斤,问妈妈买的大米还剩多少斤?这样的问题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此数学题目的意思非常明了,这样可以快速拉近与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开始着手解答转到数学题目时,会发现此数学题具有两种解答方法:其一,40-3-2;其二,40-(3+2)。通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第二种解题方法就为简单,这样老师就可以顺利成章的导出课文中简便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而导出 a-b-c=a-(b+c)运算公式。老师可以趁此机会多出几道类似的数学题目,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样老师为学生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会既生动又形象,既能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取所学知识,又能很好的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链接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学生才是数学教学活动真正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不断的探索,以此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探索、掌握、运用,通过此过程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丰富。
老师在开展数学备课活动时不仅需要准备数学教材,而且也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准备,在小学学生已储备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时,为充分激发小学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为其提供更加宽裕的时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小学学生能够在更加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学习来实现对新数学知识的探索与掌握,在不断训练中提高小学学生的数学解题技巧,提升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景让学生们进行解答,如:“长方形总共有4个角,剪去其中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在解答这道数学题目时,会感到这道题目比较抽象,可是老师可以借机向学生们提问:“你们解答过这样的题目吗?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解答呢?”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自然会联想到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实现问题的探索与解决【2】。再比如老师对《乘法口诀》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学会基础的乘法口诀,然后再对学生们讲:“同学们,我们要不要自己编制乘法口诀,自己也体会一下数学家的快乐?”可是学生们会因老师的提问而跃跃欲试,都想通过这个机会来表现自己。问题教学情景的创设促进了学生们对相应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参与其中的快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指导和组织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真正主体。
三、链接小学数学教学文本实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立足数学文本,同时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又要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文本,这样才能更加灵活且生动的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老师在应用数学文本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创造性的应用数学教学文本,在提出数学教学问题时,应该更多考虑此问题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意义和效果,考虑所创设的数学问题与小学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能力是否相匹配,也就是老师要考虑创设问题所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和影响,作出科学且有效的评估。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随着教学活动的落实来实现创设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有效拓展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从而实现小学学生熟练掌握所学数学知识的教学目的【3】。比如:老师在对《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数对”即属于本节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又是本节教学课程中的难点内容。因此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可以向学生们展示本班级的座位图:“大家说说,自己在班级中处于哪一位置?然后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下。”此时学生们会用很多方法进行表示,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彼此相互交流,然后运用统一方法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之后再让学生们联想一下自己的实际生活,寻找自己生活中确实存在的数对。让小学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样能让小学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课本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很贴切。
结语
综上所述,老师与小学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中有4至6成是以老师的提问形式展现的。数学课堂提问应该紧紧围绕小学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具体学习情况,将“问题”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载体,以启发、创造、艺术的形式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同时也要尊重并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巧妙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小学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切实提高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春银.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C].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7:92-93.
[2]朱帅澄.浅析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2):46.
[3]岳玲. 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方法探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