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数学的视角谈数学实验的育人价值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黄厚松
[导读]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黄厚松
        藤县平福乡沙街小学 广西梧州  543316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数学学习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他们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对于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数学基础尚未牢固的小学生而言,数学实验显然比枯燥无味的课堂更加有趣,因此,数学实验自带一种对小学生的吸引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验;育人价值
        引言
        数学实验与科学实验一样,不仅需要动手、动脑,更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其间伴随着大量的数学思维活动。因此,数学实验作为数学教材改革的重要内容,大量出现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其意义就是要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实验,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实验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达到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应用的目的。大量实践表明,不断总结、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打开另一扇窗。
        1设计趣味化实验探究主题
        数学实验有很多类型,结合不同的知识要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会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代数知识,与此同时,也会开始慢慢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几何知识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理解困难,对于各种图形的特点,图形之间的差别等,学生在辨识上容易产生认知误区。对此,教师首先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给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有趣的小实验,基于实验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图形和物体的差别,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且深入理解各种图形的规律。例如,在教学“怎样滚得远”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适当插入一个趣味化小实验。师:在观察物体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四位图形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但是有一天,这四个图形朋友发生了争吵,老师去了解了一下原因,是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本领最大,都互不让步,僵持在那里。师:它们要进行的第一个比赛项目是“滚一滚”。每个桌子上有一块斜面,如果让四种形状的积木从上面往下滚,小朋友猜猜看,哪个滚得远?提示这个实验主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展开实验过程,然后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学生明显对于这样的实验很感兴趣,大家展开了各种尝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很容易得出圆形滚得最快也最远,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延伸实验教学,以此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2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推理、验证
        推理和验证,是数学学习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验证能力。首先,“正向”推理验证实验。

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课堂上“手把手”教学生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前提条件和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自己来推导结论、获知原理。其次,“逆向”推理验证实验。为了帮助学生打破学习中的思维定式,教师不妨设计“逆向”推理验证实验,使学生通过反推,对教师所给结论加以验证,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下面,以“逆向”推理验证实验为例,对如何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验证能力展开详细论述。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直接给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然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这一结论加以推理、验证。于是,学生通过以下实验方式,完成了推理验证任务。有的学生采用了操作手段,用硬纸板分别制作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然后在圆锥体中灌满沙子,再将圆锥体中的沙子倒进圆柱体中,共分三次倒满圆柱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完成了对教师所给结论的推理、验证。有的学生采用了计算手段,先是参照上节课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经验,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当圆锥体积公式推导出来后,学生自然能够验证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学生采用了建构手段,先绘制图纸,设计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模型,然后利用橡皮泥,按照图纸捏制模型,最后分别将捏制圆锥和圆柱的橡皮泥捏成正方体,并通过对比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确定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无论学生采取哪种实验方式,都需要眼、手、脑并用,知、行、思合一,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与实操活动,完成推理、验证任务。可见,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推理、验证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3通过数学实验攻克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即使是教师看来很简单的知识点,可能在学生眼里也是极为困难的。这些困难的知识点便是教师们的教学难点。按照以往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待这些教学难点的方式,往往便是不断地在课堂上多次强调,多次巩固,利用不同的题目来对相应知识点进行多次练习,以求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有着较强的强制性,数学实验的效果则完全相反,在数学实验中,学生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实验中去,而这些情绪和态度对学生学习都具有积极正面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难点,通过整理和转化融入到日常的数学实验中,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实验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了解并掌握教学难点,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实验中进步,在实验中学习,往往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的“看客”身份与“听众”角色,使其通过独立地思考与主动地实践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形成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徐学萍.在实验中促进小学数学概念建构——以“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7).
        [2]雷素芬.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滴水实验”数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与解读[J].小学教学设计,2017(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