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马娇
[导读] :在新课改的教育引领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有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马娇
        永康市城西小学   浙江省永康市  321300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引领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有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虽然农村音乐的教育条件、师资力量无法和城市相比,但小学音乐教师在认识到音乐素养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积极整合现有的音乐教育资源,积极进行合唱教学的探索。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引言:在小学的音乐学习中,歌唱是音乐重要的表现形式和学习方式。借助合唱音乐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音乐素养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而新课改对音乐的新要求,使得合唱教学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日常的合唱教学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总结,之后借助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一、农村小学音乐合唱开展情况
        (一)教师专业性不强
        在农村的音乐教育中,音乐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音乐的专业性不强。许多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留不住教师。有些教师对音乐不够了解,但为了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还是兼任着音乐教学工作。而在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虽然配备了专业的音乐教师,但教师的音乐专业性过强,过于注重乐理学习,不理解小学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无法挖掘出教材的趣味性和音乐性,教师的教育专业性不强。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教师的音乐和教育性不强的作用下,合唱教学的效果始终不够理想。
        (二)学生没有合作意识
        合唱音乐的学习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呼吸方法和合唱技巧,又要让学生在合唱中形成合作的意识。但是由于农村的小学生性情更加朴实、活泼,习惯了自由,没有合作的意识。在合唱的过程中,互相争锋相对,从而降低了合唱的效果,影响了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1]。
        二、合唱教学策略探析
        (一)提升农村音乐教师的专业性
        从本文前面对农村音乐合唱情况的调研可以看出,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是阻碍新课改下合唱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农村当地的教育部门重视对音乐人才的引入和培养。积极借助各种政策,吸引音乐人才的流入。同时,农村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音乐培训教育,邀请专业的音乐教师对现有的兼职音乐教师进行培养,让兼职教师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从而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性。同时,针对一部分音乐专业性强,但教育专业性弱的农村音乐教师,要借助开展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让教师明确教育的对象是农村的小学生,引导教师围绕着小学的身心特点去进行音乐合唱教学工作,从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专业性[2]。
        (二)重视音乐合唱的导入环节
        在新课改得合唱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前,要先对小学生的特点有所了解,明白小学生在当前的学习阶段,学习主要是由于兴趣推动的。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直接进行音乐内容的学习,中间没有任何过渡和引导,教学过程显得生硬、刻板,无法吸引小学生学习。而教师将导入环节加入到音乐的合唱教学中,学生被教师导入的内容所吸引,学生在对歌曲的内容、主题、思想、技巧等有一定的了解后,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便于学生不同音乐声部的融合,从而使得合唱的效果更为良好[3]。


        例如,在小学音乐《大海啊,故乡》的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在确定本歌曲是一首思乡和爱国的歌曲。教师就可以在开场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故乡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故乡的事物和人进行入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享了自己印象中故乡的人与物。学生的思乡之情被教师引发。之后,教师对本首曲目的背景和创作进行讲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对本首歌曲中的符点音符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符点音符的歌唱技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了本首歌曲的合唱风格应该缓慢、深情地,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就会注入自己的情感,深情、轻柔地演绎本首曲目,学生在合唱中自然而然就会默契地配合,合唱的过程更加和谐。
        (三)丰富合唱教学的演绎形式
        音乐教师在完成前期的音乐铺垫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的积蓄。这时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在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而音乐的练习是枯燥乏味的,往往对一个音准,一个节奏,要通过反复练习进行熟悉,而在练习中,还要求歌者情感状态始终如一,如果出现纰漏的,又要重新开始。小学生在这种学习下,兴趣很快就会被消磨。这就需要教师在合唱的过程中发挥合唱教学的特点,利用不同声部的特点,将农村中的现有音乐器材进行整合,同时将舞美融入进去,丰富合唱的演绎形式,增加合唱的趣味性。
        例如,在小学音乐《快乐的泼水节》的歌唱中,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合唱对抗,从而激发学生合唱练习的热情。学生在对抗的压力下,好胜心、注意力受到了激发,能够更持久地专注音乐合唱练习。同时,教师在借助本首曲目的欢快特点,可以整合农村学校中现有的器材,如电子琴、口琴、小鼓、锣等农村常见的乐器,让学生在合唱的练习中融入进去,丰富合唱音乐的演绎形式,增强本首歌曲的快乐氛围,让学生的情感更好地投入到本首歌曲中。同时,教师根据本首歌曲的主题,可以让学生想象泼水节快乐的场景,让学生把舞蹈动作加入到合唱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意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修正,让这些演绎形式融入合唱的过程更为顺畅,促使学生对合唱兴趣的形成。
(四)借助反思进行改进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更加专注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合唱音乐的教学中,反思是学生和教师都需要进行的任务,只有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才能使得自己得到提升。在教师反思中应该重视整个教学过程的进度情况,中间有没有不合理的,最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例如,在前文《大海啊,故乡》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对整个教学引导过程进行回顾,仔细分析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在哪个部分表现得更为积极,那个部分响应迟钝,寻找原因进行改进。而在《快乐的泼水节》中,多种演绎的形式,使得教学难度增加,教师不应该过于追求最后的合唱效果,而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改进。教师可以对学生最后的表演进行评价,从音准、呼吸、舞美、乐器、和谐等方面进行评价,寻找学生的问题,回顾教学中的疏忽,对学生薄弱的地方进行记录,针对性地在之后的教学中,有侧重点地进行改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进行评价,使得教师对这个教学过程的认识更加全面、完善,便于后期的优化。
        结束语:随着我国教育对农村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对合唱教学进行了研究,从而促使农村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在注重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下,提升自身的素质,整合现有的音乐教育资源,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促使农村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晓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探析[J]. 北方音乐, 2020, 000(007):194-195.
        [2]姚宣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 北方音乐, 2020, 000(007):137-138.
        [3]高广. 探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J].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20(1):0128-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