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姜佳君
[导读] 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学,
        姜佳君
        陕西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学,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全面优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落实实践教学工作,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体育专业课程设计情况,明确具体的革新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体育;专业课程;必修课;创新教育
1.对比分析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
        1.1培养目标
        目标作为专业课程有序进行的主要依据,也是实践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只有明确掌握大学体育的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结合近年来我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可知,如下表1所示,其为近年来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概率,基本上都是与体育有关的行业,如体育机构、学校教师或体育馆等,由此来看我国大学体育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如何按照目前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目标,以此在展现课程优势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表1 目前我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1.2课程类型
        了解我国高校现有体育专业设置情况可知,必修课所占比例最少为45.9%,最高可以达到80.6%,而平均学时可以达到65.7%。相比选修课,两者的课时占比为6.6:3.4。由此可知,我国各地高校设计的必修课程还是非常高的。但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技巧和经验,因此增强选修课是我国高校体育专业革新的必然方向。同时,增加院校体育选修课的比例,也能更好强化其他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毕业生工作后认为最需培养的能力,其中不管是社交能力、实践能力还是运动技能、团队合作等都可以在体育课程中得体现,所以为了更好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高校在革新体育专业时,要从这方面入手[1]。
        下面对常见的几种课程设计进行简单了解:第一,公共必修课。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高校体育人才培养需求,相反需要从知识型课程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此时公共选修课的设计要符合时代需求,更满足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革新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第二,专业必修课。这项课程设计必须要结合毕业生所需能力和兴趣爱好等进行选择,像健康教育、现代体育科技技术或体育康复、体育科研等,都可以让学生在突破传统教学限制的基础上,对自身能力和素质有更深认识;第三,随意选修课。高校可以根据院校内部情况和学生学习水平优先选择具有专业性和拓展性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为师生教学提供空间,而且可以方便院校进行课程创新与优化[2]。
2.如何在新时期做好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工作
        2.1充分展现专业教育优势,增强课程教学的活跃度
        不管是体育院校还是综合院校,在培养人才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时,最核心的内容依旧是展现专业教育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注重增强实践课程教学的自由度和活跃度。

因此,在整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专业课程时,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注重结合学生成长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优化课程知识;第二,注重展现院校独有的教学资源优势;第三,注重改善校内体育文化氛围;第四,注重为专业生提供适宜的实习平台和机会。
        2.2整体教学要以必修课为主,根据需求适当调整选修课
        选修课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必须要参与的教学工作,其中涉及到很多学生要牢牢掌握的知识点和专业技能,而其余选修课需要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随意选择。虽然两种课程类型都很重要,但从整体角度来看,高校必须要科学调节两种课程所占比例,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必修课教学,而且要结合院校本身的优势构建多样化的选修课。这样有助于大学体育生在个性发展的同时,具备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与能力[3]。
        2.3重新构建体育课程群,按照整合思想实施学科教育
        课程整合是指,将多个与学科有关的内容和实践活动整合到一起,既能有效处理专业学科和教学之间的矛盾,又能增强学生累积知识点,改变传统教学过于老套等难题。而重新构建课程群就是指同一系列的同一专业课程所构成的整合课程,这也是未来大学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的核心内容。要想全面落实这两种新理念,一方面要推广必修与选修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和革新已有教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实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
        2.4推广研究性课程,展现大学体育专业的创新性
        研究性课程是指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探索欲和操作能力等处理问题,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由于研究与创新是两个息息相关的因素,没有进行目标研究也就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要比其他学科课程设计更能锻炼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从实践操作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最终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在了解新时期大学体育专业课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整改专业课程,体现素质教育优势,并增加研究性课程,不仅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育领域,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所学知识,促使他们对体育专业有新的了解。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全面优化实践课堂教学形式,以此突显出大学体育专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体育人才培养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因此,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培养,在对比研究新时期专业课程设计情况后,要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入手,对整体课程设计进行优化,一方面要注重调整选修课与专业课所占比例,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进行观念优化。这样不仅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可以提升大学体育教育水平,丰富专业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宗梅, 王晓燕. 关于新时期高校普体课程设置的调查与研究[J]. 现代交际:学术版, 2016.
[2]王润平.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1997(03):72-78.
[3]张宏杰, 张元文, Dr. Jens Haaf. 中,德两国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苏州大学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对比[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32(006):114-117.
[4]刘晓辉. 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 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姜佳君,1991.07,男,汉族,硕士 ,助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