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持续学习行为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流体验与PAT模型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曹园园
[导读] 本研究基于流体验理论和PAT模型,构建了在线持续学习形成机制模型
        曹园园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本研究基于流体验理论和PAT模型,构建了在线持续学习形成机制模型,具体分析了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特征、学习平台特征、任务特征对心流体验的影响,进而探索了心流体验与持续学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流体验,PAT模型,在线持续学习

一、引言
        2020年初疫情期间,在线教育需求激增,各院校均尝试使用线上课程来保证教育计划地推进。复学后,在线教学从“新鲜感”走向“常态化”,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线学习环境下,师生之间以及学习伙伴间的时空分离容易导致学习者缺乏近距离的学习交流互动及情感支持,易导致学习者产生孤独感,加重学习与心理负荷。目前,在线学习完成率低,辍学率高已成为制约在线教学发挥更大价值的瓶颈。流体验作为信息系统交互过程中的一种最优状态,能有效减少虚拟网络环境下出现的孤立和隔离觉,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提高参与度,促成学习者的持续学习行为。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流体验理论和PAT模型,探索在线持续学习行为形成机制。
二、理论回顾与模型构建
(1)流体验
        流体验是指个体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中并达到一种忽略时间存在、丧失自我意识并乐在其中的一种心理状态(Csikszentmihalyi, 1975)。流体验理论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心理行为研究中,已有研究发现流体验对用户的态度、动机与行为具有直接作用。在活动中产生流体验的个体,具有重复这种活动的倾向即持续使用意愿 (Liu&Chang,2016)。Pelet等(2017)则发现流体验可以直接提高用户社交网络平台忠诚度。许学琦,张娅雯(2020)发现英语在线学习平台情境下,学习者的心流体验对持续学习行为具有直接影响。
(2)PAT模型
        Finneran等提出 PAT模型(Person-Artifact-Task) ,提出人、工具和任务三个维度是影响用户心流体验的关键因素。这三个维度相互作用,影响心理体验。从时间层次看,这三个维度之间具有递进的关系。工具影响用户使用媒介, 用户自身的能力和状态影响每次使用媒介的体验感知,只有当用户拥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并熟练操作媒介工具时,才能进入忘我的状态,产生心流体验。
        基于流体验和PAT模型,以及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三、模型启示
        本研究基于心流体验和PAT 模型,构建了学习者心流体验及在线持续学习行为驱动关系概念模型。该模型对于提升在线持续学习行为具有如下启示:首先,学习者特征与心流体验:学习者操作在线学习平台的技能水平越高,对在线学习平台的控制感越强,越容易产生心流体验,同时若用户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则更容易进入流体验状态。其次,在线学习平台特征与心流体验,这主要体现在网站设计上,具体包括在线学习平台的互动效率,以及平台的感知易用性与有用性,这些维度能正向促使心流体验的产生。再次,任务特征与心流体验,学习者学习目标的清晰度会影响学习者注意力的聚焦程度,从而影响流体验的产生。同时学习任务是否具有挑战性对流体验具有负向作用,学习任务的难度越高,学习者越不易进入流体验状态。最后,流体验的产生有助于用户进入忘我的状态,并产生愉悦感,从而促使用户持续学习。
参考文献
[1] 许雪琦, 张娅雯. 移动学习平台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移动情境和心流体验的技术接受模型[J]. 电化教育研究, 2020(3):69-84.
[2] 朱珂.网络学习空间交互性、沉浸感对学生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2):89-95.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21G030010),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1SCG005),  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GK209907299001-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