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尚均林 刘振
[导读] 高校制度文化就是大学生养成的基本约束手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尚均林 刘振
        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高校制度文化就是大学生养成的基本约束手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在大学生教育的初始阶段,养成大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可以推进大学生的文化制度建设,培养更加契合时代的大学生。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人生观、世界观。基于此,本文将对于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的影响和对策作出讨论。
关键词:高校制度文化;大学生养成教育;
一、高校制度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形成良性制约
        高校的制度文化是高校当中存在的各种方式的制度规范,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行为和道德上的约束。以及设计大学的种种制度、学校树立的校风校德,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师生观。高校的文化制度也包括了校内的规章制度,道德守则,人文背景,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制约在校师生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学校能够长期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促进学校各种关系稳定的催化剂。高校的养成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养成习惯,养成学习的习惯,养成有道德懂礼貌的习惯,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节。高校的制度文化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的约束,学生的行为也可对不合理的制度要求进行制约,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产生更加良性的循环。
        制度的要求是在教育初始阶段所必须实施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积极的教育体系、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起到正面的影响。在一个集体环境中,很容易受到暗示和影响,在集体归属感的暗示之下,大部分同学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守则是可以制约其他部分同学的。在集体中的个体会渴望被大多数集体所接受,无意识的受到影响。高校的制度文化和道德守则一旦形成,就会对在校的所有大学生形成制约。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主动进行调控形成的结果,比强制进行管控更加有意义。制度的教育规范在教育初期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和学生行为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意义。    
        例如,在校期间,学校禁止出现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街边小吃进入学校,本意是为了保证学生们的饮食安全。但是仍然有很多商家在周围进行售卖,很多同学仍然不顾警告去光顾三无产品。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一味的进行强制管理已经是收获甚微了,学校要进行灵活变通,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需求,学校可以在食堂引进一些具有特色的风味,同时对于食品的质量进行严加管理。这样既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又保护了同学们的健康。当学校发现制度无法制约学生的时候,就要思考制度是否合理化、人性化,尽快做出对应的调整,也是对同学负责。这就是制度和学生之间互相的制约行为,只有灵活应变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二、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引导
   高校当中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有许多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条例,弱化了养成教育的基础功能。

高校文化制度具有多样性,本就需要灵活的管理系统。高校的制度体系中出现制度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抵触,缺乏制度文化的完整性。当制度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极大程度的弱化养成教育的功能。制度之间如果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在进行实施的时候就会导致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缺乏连续性。高校的制度文化在本质上是强制规定,虽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制度的本质就是约束,所以就是强制性的。在学校的文化制度的管理体系下很容易造成民主意识的缺失。目前,现在很多高校的文化管理制度都是自上而下实施的,缺少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很少针对决策征求师生的意见。导致学生们在被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参与感,增加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之后的管理过程当中,学生们就会对学校和管理者失去信任,出现一系列的危机,非常不利于养成教育的形成。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对制度的引导,引导学生自己作出选择。让学生们相信学校的制度文化就是学生自己的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当中,也应该适当增加学生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们有增多的参与感和集体荣誉感。
        例如,学校在进行重大决策或者制度变化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们的民主选择权,适当增加学生们的选择权利。在学校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学生们对于决策的意见。对于实施的具体细则,同意与否,其他诉求,都应该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学校要进行仔细的研究讨论,在不违背学生意愿的情况下进行决策,一定要对学生们的意见重视起来,同时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文化管理制度的引导。
三、积极发挥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的制度文化体系不仅是对学生价值观和在校道德守则的约束,也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价值观念、文化形态的培养。大学生也要自觉地把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内容作为发展的目标和进步的方向标。高校在实施制度文化建设的时候要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全校师生对于制度文化有敬畏之心,增加师生的制度认同感。同时,学校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严谨治学,以人为本,不可避重就轻,作出侵害同学们利益的事情。高校发挥制度主观能动性,不仅是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制约,也要同时对管理者进行同样的制约。这样在校师生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避免没有人情味的强硬措施,应当坚持以德服人,依法治校,对于学生要提供人道主义关怀,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学术研究精神上,更是要严谨,在学校坚决杜绝偷奸耍滑的学术行为,学术自由与严谨要贯彻落实到每一个课堂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知难而上的治学精神。学校要利用现有制度对学生作出制约。杜绝出现学术功利化,态度不端正,克扣学生等等问题,需要学校积极地发挥作用。真正为培养
更加契合时代的大学生作出贡献。校园文化需要学生的高度认可,只有学生真正认可,才能形成更急具有生机的大学制度文化体系。
结束语:贯彻落实大学生养成计划是教育界的殷切希望,在优化高校制度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关注学生们的自身利益和心理健康,把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守护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保护学生们的治学环境,正是每一个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去努力的。
创建出具有时代特色、开放、自由、民主、与时俱进的大学制度文化体系,发挥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最大能动性。
相关文献:
[1]论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文化教育范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