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江惠英
[导读]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
        江惠英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     
        摘    要:微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微课辅助数学教学,因材施教,同时也制定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因材施教;数学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学习都有较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相比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微课在数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时间很短、文件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设计精彩的教学,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资源。
        微课应用在高中数学中,能够缓解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枯燥感,通过对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微课的选材应从相应的知识点选取,所以,教师要探究微课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
一、课前微课,旨在提高预习效率
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更容易突破学习重、难点问题,而传统的数学预习任务,针对性不强或难度不恰当,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是从,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无从谈起。所以,在课前教师将教学难点设计成微课的形式, 帮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提高预习效果和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参与课前预习,体验、感悟新知识。
例如,椭圆双曲线的定义预习,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椭圆的定义这节微课。
1.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椭圆,并向学生展示椭圆形状物体,如鸡蛋、西瓜、丰田汽车标志等等。
2.取一个定长的细绳,将它的两端固定在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就是一个圆。
3.将它的两端固定在两个点处,套上铅笔,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就是一个椭圆。
4.借助动画视频预习,学生初步椭圆有一个整体、感性的认识。
5.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初步理解椭圆的定义,为课堂上突破椭圆的定义做了非常有利的铺垫。
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前初步经历了轨迹方程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体验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椭圆,感知生活与实际的联系,培养类比、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课中微课,旨在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有些难以讲解清楚的知识点,尤其是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归纳总结提升,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和不易观察的现象,巧妙的利用微课作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教学环节。如学习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底不同,探究函数的变化,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在这个环节设计并插播了一个微课: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
1.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通过观察,思考,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以问题为驱动,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指数函数有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达到掌握理解归纳知识。



三、课后微课,旨在提升、复习、拓展延伸,
利用课后使用微课,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仅帮助学生巩固重难点,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复习记忆,应用化简,教师把新增加内容设计成微课让学困生、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能从容地在学校或家里反复观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1.展示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并说明具体的奇偶,符号指的是前面三角函数的符号,由象限决定。
2.展示如下,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落实复习,夯实基础,根据学情,做适当进行课外延伸。


课后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进行学习。,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从 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课后微课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回顾课堂重难点,找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 进一步落实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要有注重针对性制作课件。需要消化课堂上的新知识,对新出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细化;还是去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总之,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这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根据微课的灵活性,学生不同的学情,分层次制作微课内容,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要学会科学应用微课,重视微课在课前预习、重难点教学、课后巩固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