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符号意识“生根发芽”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黄惠香
[导读] 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公式定理记忆、推动独立运算能力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学习数学的符号意识
        黄惠香
        厦门市翔安区诗坂小学   福建省厦门市   361111
        摘 要  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公式定理记忆、推动独立运算能力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学习数学的符号意识。作为小学生思想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开展个性化教学,将符号知识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需要与符号意识的渗透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符号形成的独特认知基础上展开深入学习。
关键词   数学;符号
        数学家罗素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恰恰说明了符号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数学学科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符号性。国家教育部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重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关键内容就是具备符号意识,文中提及:“符号意识指的是通过对符号内涵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对数、数量关系及变动规律用符号进行表示,进而通过合理的推理运算,获悉一般性结论。学生树立符号意识,能够正确使用数学符号,从而科学进行数学表达和思考。”
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语言,符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数学表达、计算并进行问题解决,呈现出一定的通用性、抽象性等特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具体、表象、抽象进而符号化四大环节。通过数学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符号在特定情境中的便捷性,并对转换使用中符号的通用性进行全面了解。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合理运用数学符号,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学生明确数学符号的意义,树立数学符号意识,促使学生面临的数学及其他问题能够运用数学符号良好解决,使符号意识筑牢扎根在学生头脑中。
一、在情境中触摸数学符号之意义
    教师应通过多元化情境创设的方式 ,提升学生对符号的认识,
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自身融入符号所营造的真实场景中,逐步感受符号所带来的特殊魅力,以此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强内心情感共鸣。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从学生发展的维度出发,参考学生个性化特征及认知能力进行课程设计和情景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对符号的兴趣,提升学习与符号的关联度。此环节,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全面把握每一位学生独特的兴趣和个性,创设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气氛,使其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形成符号意识。比如,对于《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的学习,教师将建筑设计、乒乓球等球体模型、故事书中房屋的三角形立体房梁、数学书教材的长方体结构等比较常见的生活场景、物体等依托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图形展示,提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度,推动学生充分利用既往生活经验参与课堂教学,正确认识符号意义,构建起科学的价值观和优异的审美能力,对符号产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树立符号意识,需首先使学生明晰符号价值及具体内涵,形成应用符号的独立性。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打造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氛围,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在特定情境氛围中把握符号内涵,掌握符号的价值和形象意义,习得问题解决的符号方法。与此同时,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符号训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具备符号意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符号解决问题。比如,吴正宪老师在课堂教授《运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主要设计开展了以下教学内容。吴老师先在课堂上播放《数青蛙》儿歌,向学生提出儿歌中一共有多少只青蛙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听歌并作答。
A学生:儿歌中一共有10只青蛙,10张嘴,20只眼睛和40条腿。
B学生:按照这种算法,如果有青蛙1万只,那么就会有1万张嘴,2万只眼睛和4万条腿。
吴老师:实际上,无论青蛙有10只、1万只亦或是10万只,都能够用一种表达计算。


C学生思考后说:若有n只青蛙,那么就会有n张嘴、n只眼睛和n条腿。
D学生:若有a只青蛙,那么会有A张嘴、B只眼睛和C条腿。
吴老师:同学们都有非常好的想法,思考后我们可以发现,青蛙的个数与青蛙嘴有相同的个数,但是眼睛的数量使青蛙数量的两倍,脚的数量是青蛙数量的4倍。
F学生:若有5只青蛙,则青蛙有5×1张嘴、5×2只眼睛和5×4条条腿。
班级内其余学生向作出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确定了青蛙数量与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关系。
吴老师继续提问学生: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否还有更好的数量关系表示方法?同学们齐声说:若有n只青蛙,那么分别有n张嘴,2n只眼睛和4n条腿。
    通过以上教学能够发现,教师创设了参与度较高的课堂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展开细致的内容交流学习,对数学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探究,使学生明确此节课的数学逻辑思维关系,掌握数量关系运用字母符号表示的方法,在头脑中“生根发芽”符号意识。
    二、在对比中感受数学符号之价值
    比较法是明晰事物特征的关键策略。抽象化、简洁化是数学教材符号的显著特征和优势,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及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符号对比,把握不同符号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从而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有效应用数学符号。例如,教师在开展《用字母表示数》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组织设计:小明今年12岁,他的爸爸比他年长22岁,那么小明爸爸今年多少岁呢?对于学生而言,此问题难度不高,可以迅速获得正确答案为小明爸爸是34岁。待学生作答完毕后,教师继续发问:明年小明和小明爸爸分别是多少岁呢?后年、大后年呢?根据老师提问,学生进行计算12岁加1岁是13岁,34岁加1岁是35岁;13岁加1岁是14岁,35岁加1岁是36岁等等。通过累加法计算年龄,不久学生就会计算混乱和失误。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符号引导学生的方式,启迪学生思考:“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关系能够利用符号表示计算呢?”教师提示学生:假设小明年龄用符号a表示,那么小明爸爸的年龄就是“a+22”,于是小明爸爸年龄就能得到快速计算,学生真实领会到数学符号的计算优势和价值意义。
        三、在探究中升华数学符号之内涵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自主学习,从具备符号意识逐步形成符号思维,提升学习效率。在数学课教学环节,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符号意识,使学生领会数学知识形成经过,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符号思维。在该环节,教师应打造有利于学生符号思维形成的平台,使学生利用符号科学地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比如,在教授《表内除法》课程时,教师应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对“除号”形成过程有全局把握,依托一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抽象化数量关系,深刻理解和把握数学符号内涵。针对该环节,教师可将问题设计如下:若现有12块糖果,并平均分为3组,应怎样划分?若每人平均获得3块,能够向几个人分糖果呢?上述问题虽不同类型,然而都能通过12÷3=4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表示。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操作练习,从而深刻领会其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并掌握除号形成各流程。学生通过参与和体会,推动符号思维得以形成和发展。兼具简洁性、抽象性特征的符号,通过教师引导学习和自主操作,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符号感,确保头脑中“生根发芽”符号意识。
总而言之,数学符号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领会符合价值及意义,感受符号的具体内涵,并在应用数学符号的过程中,促使数学思维和素养全面提升,在头脑中“生根发芽”符号意识。
参考文献:
[1]沈薇娜.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8):67.
[2]胡凌辉. 关于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若干思考[J]. 科技展望,2017,27(7).
[3]吕彩云. 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J]. 广西教育,2017,(37):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