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张桂君 吴瑞凯
[导读]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张桂君  吴瑞凯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266404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机械类行业的工作基础与发展,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感性认识   基础知识  学习态度  综合理解
        
        当前我国的考试制度几乎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学生的几乎所有学习训练都是为考试量体定制的,这就形成了“应试教育”体系。学校和老师,一方面要接受社会高考升学率的评判,为使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这一关,而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判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他们又要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一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今的职业教育,如果还是用传统的考试分数这一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就有悖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初衷。为顺应这一制度的改变,机械制造工艺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目标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内容融合了机械专业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 “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等课程内容。围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建设,作为江西省中职教改规划课题成果,已完成了该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的系列资料和部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的视频资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丰富、学时有限, 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精选;在教学中体现新知识、新技术;而且该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 需要探索与生产实际更有效衔接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供学生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基础坚实、适应力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机械设计制造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课程建设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要求的需求,然后组织专家精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先进的、实用的、便于教学的资料和素材,建设高质量的CAI课件;开发便于学生操作、设计和启发学生思维的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实习基地,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并组织相应的实习教学环节视频资料;建立一套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实例,为启发学生设计思想、提高设计质量、规范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服务。
        另外,根据我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学》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
2.1形象直观化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涉及到众多的课程范畴,采用传统的语言教学难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因此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程教材要加以认真揣摩,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将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及时加以视觉化印证。
一般来讲,较常用的直观教学方法有实物教学、模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实物教学就是将一些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夹具、刀具及机床等设备与教室教学相结合,将知识点现学现用,有效调动学生情绪。对于难以结合实物加以演示的教学部分可以采用模型处理的方式,用模型对教学重点加以讲解。对于较为抽象的、难以找到实物及模型验证的,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较为生动的图像及视频,对制造过程加以直观化的讲解,也能使学生做到对知识的及时消化。
2.2实践式教学方法
实践式教学方法是基于机械制造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做到工学的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合机械制造课程的实践内容,要本着提高学生现场处理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原则,科学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内容,如车、钻、磨、镗、铣等机械工艺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步骤及方法、金属切削基础知识、机械装配工艺的流程以及机床夹具的设计等。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出一定的生产工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产实例,完成工作任务,在制造过程中既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融汇,同时又提高了实际的动手能力。
2.3分组项目式教学方法
分组项目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从被动化的学习模式中加以解放,实现信息收集、知识运用的自主化,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具体地说,分组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将项目教学带入课堂中,以独立的单元设计当作一个项目加以看待,让学生用处理项目的方式完成独立单元的设计制作任务,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性。对于无法在教学课堂中完成讨论的难度较高的项目课题,要鼓励各学习小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对网络及图书馆的资料进行查阅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效拓宽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将机械制造技术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加以兼顾,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有比较性启发、综合性启发及发散性启发等方式。
比较性启发。这种方式与分组项目式教学方法类似,就是通过同异比较、横纵比较及正反比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是在现有思维的基础上,经过恰当的知识结构组合,产生出新的、合乎实际价值和功用的新兴思维模式,而比较式启发能够有效培养问题思考的多维度及立体性,从而发现和把握规律,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综合性启发。综合性启发就是培养学生在解决处理问题时的全面性及综合性。具体到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如果轴类零件存在毛坯上的椭圆误差,那么在粗车后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误差值可能会有所减小,但在长轴及短轴的方向上却没有发生变化。在机械制造工艺中,这一现象即为“复映规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毛坯的椭圆误差,造成回转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背吃刀量,从而造成切削力产生一定的变化,而力的改变又反映到变形程度中。由此可见,要合理解释这一规律,不仅要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还应运用相关的力学知识。要以此规律为出发点,启发学生在解决问题上要加以综合考虑,注重逻辑推理的全面性。
3结语
        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繁荣需要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作为基础保证。高校机械制造专业只有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与设备应用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各种技术措施优化,才能保证应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机械制造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亮,范炳树.机械加工工艺方面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南方农机,2017,48(20):187.
[2]胡迎春.机械加工工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246.
[3]周宇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华章,2014,(28):262.
[4]张丽 基于“工厂现场”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3):84.
[5]喻恩森 应用型高等院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讨[J].新课程研究,2014,(3):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