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娟 吴玉萍 杨丽芳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1
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劳动力的流动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劳动教育成为教育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为提高人们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乃至终身。本文从劳动教育的课程任务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对高职院校如何建立实践基地的途径进行了全面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实践基地建设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着重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党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之下,全国大中小学积极行动,把劳动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劳动教育课程得到极大发展,高职院校也把劳动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把劳动教育视为改革创新的重要主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把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感受劳动、收获的快乐,获得劳动生产与生活的能力。
一、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达成
1、有利于树立正确全面的劳动观。德国学者保罗·库普泽(Paul Kupser)曾指出:劳动学是一门涵盖了手工实践活动、基础技能教育、经济与政治教育、职业预备教育、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等的综合性学习领域。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揭示劳动对学习、职业、生活、社会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对未来生活、就业的价值及影响,正确认识到劳动对今后工作、生活的平衡与补偿,作好应对未来生活的多种准备。培养学生的自我时空管理能力,对学生进行正确全面的劳动价值观念教育,使学生能批判地反思性别角色的传统偏见,培养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有参与社会、进行跨文化、跨行业理解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承担公民责任。
2、可以准确培养学生具体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技能的课程,致力于传授学生劳动、生活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劳动价值意识,为他们今后参与社会生活作好充分准备。劳动教育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技能范畴,涉及了经济、社会、技术、家务、法律、科学、日常文化、职业和学业导向等方方面面。
3、促进大学生就业素养的提升。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沟通能力、行动能力、评价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生活、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技能。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技术、家务、职业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帮助学生获得劳动基本知识。高职院校学生学生较之其他学校的学生更早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更应具备适应社会各领域生活的能力,劳动教育课程不仅着眼于职前技能培养,更是为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打下基础,让他们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参加工作。
4、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劳动教育课程教给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职业知识也是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大学生们把劳动教育知识综合用于个人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去,可以使学生更加具备责任感、独立自主能力、社会行动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自觉自发的劳动意识,让他们更符合未来社会需求。
5、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践行劳动教育理念、达成劳动教育目标、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从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与实践基地建设的关系上看,劳动实践基地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保障,是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参与劳动实践、接受劳动教育的良好途径。当前,一部分学校还没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尚未制定一套可行的办法让劳动教育落地。但是更多的学校已经在积极探索建立自己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整个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中,实践活动课是当前课程体系中落实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之一,很多教育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基地建设。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存在严重缺口。教育部要求学校要开展校内劳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而现实中,很多在城市学校都没有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尤其是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欠缺,很多院校都不可能有独立空间来打造一个属于自身的实践教育基地,严重制约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内容。学生在校内只能从事整理教室、清扫校园等校园卫生清洁劳动,校外劳动基本上是空白。
2、高职院校大学生迫切需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改善,人口结构的变化,很多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或者家庭条件较好,从事家务劳动机会较少。这些条件导致学生能接受的劳动教育非常有限,建设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实际、具体的劳动知识,对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对今后学生走上工岗位、履行好岗位职责,都有着重要是实际意义,因此,对于学生很快就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势在必行。
3、高职院校建设实践基地存在重重困难。当前,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各项教育投入较高,财政经费的支持保障有限,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在学校内部课程安排上,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关于建立整合社会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有效机制还未建立,劳动教育缺乏专门教师的有效指导,劳动教育与专业学科课程有效融合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劳动教育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作用和价值发挥不出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机制全面促进学生综合面发展还需要不懈努力。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基地建设的途径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有着一些独特的优势,但校外实践基地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同时发挥两个基地的优势,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劳动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形成组织合力,强化队伍建设,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从学校层面上,一是通过舆论引导来确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对“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最美丽”等精神进行集中宣传,让学生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信念。二是抓好团队组建。成立学校领导团队,由校领导任组长,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科带头人任副组长,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劳动教育学习与实践小组,每个班级根据人数再组成学习小组,各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劳动项目,按照学校计划安排持续地开展劳动学习。
(二)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实践基地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1、校外定点实践基地。尽管很多学校都没有条件在校内单独开辟一个空间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但是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劳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也必须积极主动,创造有利条件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定点实践基地。因此,在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一是要充分理解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劳动素养培养的具体方法、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明确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的主要目的和目标。二是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与学生实际生活和专业学习关联的劳动项目,例如:学校有条件划定土地建设实践基地的,可建设和农事生产有关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周围有成熟的商业区或学校校内有集中商业街的可以综合考虑建设农业生产、商业活动项目的实践基地;学校没有土地也没有成熟商业街区的,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实训室作用,打造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综合使用的实践基地。
2、结合专业学习,联合校外企业打造实践基地。把校内课程基地当做练习,校外实践基地当做学习借鉴的场所,把校外经验和校内实践结合起来,把劳动教育做强做实做细。在校内实践基地实习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教学,选取专业对口、双方都能以共同育人为目的的工厂、企业,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高职院校本着双向参与、互利互惠原则,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发挥高校与工厂、企业各自的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工厂、科研单位参加实习和生产劳动,帮助工厂、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更新产品、职工培训等,这样不仅仅提高工厂、企业的全面索质,同时还反向促动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持续发展道路。
3、积极与其他高职院校合作,联合打造一个共同使用的实践基地。不同的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合作,联手共同打造一个实践基地,这样不仅仅可以解决单独院校建立时资金、人力、物力不能充分保障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增加使用产出效益。双方共建、共享劳动实践基地、资源、智慧的同时,还可以联合举办合作研修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整合校内资源,打造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是校外实践基地的重要补充,对于学校实施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便于执行教学计划、易于使学生的实践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利于学生参加实际操作与劳动实践、教师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的优点。高职院校不同于中小学,在独立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上有更多地方政府的有利支持和条件优势。在没有条件单独创建校外实践基地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发挥职业院校专业学习、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的特点,整合校内各专业实训资源,打造校内实践基地,在相同的活动空间,增加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各高职院校应该本着教育为主、兼顾实际原则,建造实训室时,做到满足专业实训需求的同时,兼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做到综合利用。这样,就能在经费短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学校专业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专业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例如对校办企业、校办产业、校办农场、研究所、专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基地的综合建设和利用,这是当前高职院校创建校内实践基地的一种较好形式。
(四)基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形成基地+项目+主题+教师+评价的实践基地教育模式。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进行劳动教育中的优势,将劳动教育基地学习模式具体化、项目化、主体化。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体验劳动过程,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取得收获。比如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定位时,明确劳动教育项目既是劳动锻炼项目,又是教学研究项目,让劳动实践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此外,给所有的劳动教育项目设定一定的主题,主题的设定也可以和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相结合,例如:生命幸福、友谊之树、审美感悟、生态环保、茶道文化。每一个主题都安排对应的任课教师进行适时组织、过程引导、错漏更正和结果评价。如此就形成了灵活、系统的教学实践基地使用模式。
总之,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劳动教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把它作为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和重要物质保证,积极创建各种层次、多种类型的劳动实践基地,基地建设必将成为未来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个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PaulKupser.Arbeitslehre zwischen Anspruch und Wirklichkeit[M].Bad Heilbrunn:Julius Klinkhardt,1986:11.
[2] 徐海娇,柳海民 . 遮蔽与祛蔽:劳动的教育意蕴——基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价值澄明[J].湖北社会科学,2017(6):13-18.
[3] 威廉 M. 雷诺兹等 . 课程理论新突破——课程研究航线的解构与重构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2-3
[4] 杨秋月 .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逻辑:应然、异化及回归 [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