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兰
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中北小学:530041
摘要: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传统文化特别适合于小学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品质和优秀的品德。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品德教育
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小学教育更加符合中国教育特色。中国的小学教育是在特定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中进行的,这些大环境都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的,小学教育作为这些环境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也必须充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小学教育才能更加契合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加适合国家发展的人才。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优势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有利于其道德素养的提升。用传统的文化对抗新兴的负面的互联网文化,让学生的心灵返璞归真,通过结合传统文化使得教师的品德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方式和素材更加丰富,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入。传统文化中有不少的内容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的,所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可以更愿意将所学的道德付诸于一言一行。在班主任或其他教师管理班级事务和课堂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其语言能力有更多的提升,还能让其心灵感受到我国传统的优良的道德观念。
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意味着这个阶段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心里扎根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他们,以避免其他糟粕思想对他们的影响。除此之外,小学生对于枯燥的教学比较反感。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有趣的故事,通过课堂和平时的沟通将这些包含着正确的价值观的故事讲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舞台与学生,让传统文化也在语文课中,活起来,动起来。其实,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库中并不缺乏这些故事,教师要做的就是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传递给他们。例如,我们可以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编排,这种故事特别适合小学生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并且以孔融为榜样。
二、结合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品德的策略
1.以身作则,为学生学生树立榜样
《论语》中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扮演儿童的引导者的角色,能够正确的指导儿童的学习成长,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儿童的生活学习中去。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教授学生的绝对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他们为人处世。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为他们创造更好地学习和成长环境,做他们的支持者和合作者。要想给孩子们正面的影响和支持,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自己,以身作则。我们要做的不是用大量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自己身上看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要低调和谦让,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表现的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在对待上级和前辈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尊重和尊敬。
2.设置相关课程,弘扬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养
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定期设置德育课程,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设置。对于学生的品德问题比较严重的班级可以设置的频率稍微高一些,德育课的主题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例如,这段时间学生学习情况比较懈怠,学习氛围比较差,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定一期主题,并且挖掘传统文化中可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内容。像苏秦锥刺股、匡衡凿壁借光等都是不错的素材。并且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素材,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讲述这些传统文化,可以是小组表演,可以是个人演讲,总之形式要灵活多变,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此同时,教师的德育课讲授形式也必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开展。只有这样的传统文化德育课程才能真正的受到学生的喜爱,并且影响学生。
3.将传统文化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在小学教育众多的内容中,艺术课程占得时长比较大,在美术、舞蹈、音乐等相关课程中可以适当融入中国风元素。
比如将我国经典的诗句或名言编写成儿歌方便学生记忆学习,可以将《游子吟》这首诗进行改编,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们感受曲目里的感情和价值,教师可以教学学生们用合唱、读唱结合等方式感受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的传统美德,进而形成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将课堂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还能让悠久的中华文化得以传扬,让经典与潮流相结合,用更加流行的方式传递历史的声音。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所改编的诗词歌曲以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解,让这些传统的诗词以儿歌、音乐、故事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感染。在绘画课中适当讲解简单的国画,讲解水墨的魅力,启蒙学生对于中国画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对简单的中国画进行模仿绘画,我们要用丰富的色彩和水墨让学生对国画甚至是国学经典更感兴趣。在舞蹈课上教师除了教学生一些中国传统舞蹈的简单动作,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中国风舞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教师还可以将不同民族的舞蹈元素融合到一块,让学生以通过蹈的形式了解中华民族的多样多彩的传统文化。用更加丰富的方式重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的教育价值。
4、将弘扬传统文化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
我们知道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课本、校内活动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实我们还可以发动、组织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参加本地各传统节日的特色活动,传统春节的除旧迎新大扫除、贴对联、包粽子、包饺子、逛集市;元宵节的包汤圆,赏花灯等活动;让学生在品味春节、元宵节的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我国人民庆贺丰收、家人团聚的日子。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民俗文化魅力。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懂得人民群众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深情缅怀为维护国家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献身的无数英烈缅怀他们的英雄业绩,铭记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和抗争历程,可以开展“学英烈,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活动,让每个孩子认识自己的一个缺点,并勇敢地改正。激励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
端午节了解端午节是为怀念屈原,纪念秋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操,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可以开展“我向长辈学一技”主题活动,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中秋节让学生懂得中秋节日的意义、感受中秋的文化内涵,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中秋文化,以此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对家乡与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开展“中秋月圆知多少”的实践活动,赏月话月饼,创编一份“节日小报”,开展以“月圆情圆,传承经典”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或讲故事比赛等。
重阳节召开以“敬老、孝老”为主题的班会,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孝“文化的魅力,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让学生收集有关重阳节的诗词,开展“重阳节诗词大会”朗诵比赛。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营养。开展“四个一活动,让夕阳更灿烂”活动。即:为老人做一件好事、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为老人制作一张“感恩卡”、为老人写一段“孝亲承诺语”。
活动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发掘节日内涵,激发起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重阳节活动中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在亲密的接触中,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震撼心灵,培养文化精神。在快乐中,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总结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价值值得我们去挖掘,将这些内容运用于目前的学生教育会起到很好地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学会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灵活多变,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谢忠云.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8,000 (04X):P.39-39.
[2]徐龙朝.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中外交流,2017,(48):100.
[3]梁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19,(5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