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刍议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罗建君
[导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灵魂,也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
        罗建君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灵魂,也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所以,文化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同学们领会到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有利于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为老师,应该帮助我国未来的花朵,帮助他们树立准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本文重点讨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方针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在此期间,我们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的重要,而且传统文化与语文这门科目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初中语文老师更应该担当这个责任并且发扬出去,培养好同学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课改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老师也应该加强对同学们传统文化知识的贯彻,使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对于初中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自古以来都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让我们认识了汉字,也让我们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而且语文是学习语言技能和运用语言的一门学科。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了5000多年,博大精深,它是民族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撑,包括思想,文字,语言等等。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眼下美好的时光,好好读书,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社会技能,为祖国做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初中语文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探讨
        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主要想法是玩耍,并没有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这也使得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兴趣,这也间接导致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丢失。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应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其能够更快地继承这个责任并发扬光大。而且,语文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分寸,保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学生,我们只有坚持学习新的知识,才能离自己的抱负更近。如语文书上提到的闻一多老先生,正是因为他潜心研究,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才使得他在学术上取得硕果。作为学生,对你们来说,现在就是好好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加地美好,使世界更加的美好。


        (二)  老师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许多不同的类型,让老师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脉,是国家发展多年以来流传下来的精髓。刚开始,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多讲些有趣的、令人记忆深刻的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匡衡凿壁借光》、《画蛇添足》、《滥竽充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传统故事,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为以后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建立根基。坚持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开始在课堂上选择一部分时间,让同学们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阶段性的给同学们讲些新颖的,让人有深刻印象的历史典故,使学生们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  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范围局限,形式单一
        传统文化有多种不同的类型,老师们只有充分的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使讲堂教育丰富多彩,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传统教育产生更多的好奇心,以此来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在效果较好的情况下,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老师可以让他们学习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对于外国优良的文化,也可以让学生们学习,这样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这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在课堂上,老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形式来教导同学们学习,如通过历史典故引导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设立情境进行学习、创办相关活动等。
   三、初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针
        当今社会,同学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学校和老师应形成有效的理解,从这些问题出发,合理创新语文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引入讲堂之中,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新的道理,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入故事情景中进行学习,让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相应的对话。如在学习《木兰诗》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挑选出一组学生,让他们自主分配角色,对课文进行改编,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出来。这样,有利于让学生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对课文进行改编的同时,通过查阅资料,有利于学生们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的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结束语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不能只让他们学习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也应该让他们了解外国文化。对于外国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初中的语文老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初中语文必学的内容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让初中语文在新时期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02.
         [2]钟剑连.文明长久渊源传承———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91-95.
         [3]张学雷.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