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萍
贵州省黔西县莲城街道办事处八块小学 551500
摘要:小学语文是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而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教师将游戏作为基于小学生兴趣爱好的交流平台,这些游戏使小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并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语文游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和教育机构还应积极寻求新的游戏教学策略,以辅助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游戏教学不是纯粹的娱乐活动,而是要将社会意义渗透到具有极大教育价值的课程中。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教师应引入新的教育观念,优化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一、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法的概念分析
张晓颖在《中国小学游戏教学与现状响应分析》一文中定义:“游戏教学主要涉及基于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过程”,揭示了游戏教育的核心价值与功能,游戏是一种教学模型,将趣味性和情境性的特质与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并引入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游戏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游戏过程中传达精神,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阶段,语文知识在学生掌握其他科目和基本技能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语文教学通过游戏进行意味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游戏渗透到课堂中。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教师将游戏活动整合到课堂中辅助学生的学习。将情境和乐趣渗透到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帮助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和有效的学习环境。
二、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实施了游戏教学策略。尽管教学策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尽管一些教师将游戏活动纳入课程内容,但教学方法却刻板落后,而且人文概念并未被包括在语文教学中。在课程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着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学习语文的应试教育,这降低了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些教师开展游戏活动时,只采取比较单一分散的教学方法,无法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导致教学活动缺乏系统的规划,也会导致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差,从而降低教学质量。由于小学生会在游戏结束时对游戏产生兴趣,并且想要继续游戏,无心学习教科书知识,因此学生经常会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平息学生的情绪。
大多数教师教学时更偏向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游戏教学方法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材料,教师难以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游戏元素。语文教师承受着巨大的教学压力,他们不仅必须负责纠正家庭作业,还必须反思课程的质量,为公开课做准备并参加专题研讨会。尽管教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们普遍不愿意开展包括游戏元素在内的教学活动。由于教师不热衷于创新,因此很难在语文课程中普及游戏教学。
三、游戏在语文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国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游戏教学非常重要。
(一)有趣的游戏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游戏教学是传统教学理念“寓教于乐”的现实体现。夏红岩曾在《中国小学游戏教学策略》一文中说:“游戏精神以一种独特的个人精神表达了幸福,放松和自由游戏的精神。”这种游戏精神可以与课堂相互融合,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渴望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游戏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和积极的学习环境。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要求。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孩子天生就是喜欢玩游戏并有自由的人。”因此,语文学习不限于书本知识,这种灌输式学习的方式只会破坏儿童的天性,并让学习变得无聊。小学生从小就学习语文知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教室中的游戏活动传达特定的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从而使学生从小就对学习文化有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简单的听、说、读、写技能。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来开展趣味性、情境性的游戏,这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加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了解和体验世界。如今,语文课程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而且还是学生重要的精神世界。此外,游戏本身的特点是变化性和灵活性,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决策能力。这种学习方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吸收知识更好地表达自己,更好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从而丰富精神世界,并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和活泼。传统的机械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会压抑学生天性。游戏本身的精神体现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这种精神摆脱了功利主义的语文教学。将游戏精神融入语文课堂,使学生能够通过协作与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从而有助于教师挖掘小学生的语言潜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开展知识竞赛,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小学生有很强烈的荣誉感,希望教师能在同学面前表扬自己,以满足自己的好胜心和虚荣心。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语文比赛,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学生的比赛意识,并称赞和奖励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但是,比赛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学生的热情不应受到复杂规则的限制。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时,学生不需要背诵课文,而是要灵活使用教科书,教师应该鼓励学习不理想的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二)开展小组对抗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之一。协作意识是小学生从小就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法时,可以使用团队对抗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与队员一起对抗另一个团队。例如,教师在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征和能力分配小组任务,语言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口语,逻辑能力强的负责分析,写字速度快的负责记录等等,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来提高整个团队的学习效率。
(三)使用技术开展有趣的文字游戏
大多数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各种游戏设备,他们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设备是小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游戏是一把双刃剑,休闲游戏让学生放松的同时也会让学生上瘾,许多学生沉迷于各种游戏,从而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但是,如果正确使用游戏,它也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有趣的文字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让学生玩一些发音扫盲小游戏,让学生在玩这些文字游戏的同时进行识字、背诵成语或者诗歌等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玩文字游戏来掌握语文知识,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想要玩游戏的天性,还可以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简而言之,游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并鼓励 学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游戏教学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教师和教育部门需要给予教学法高度的重视,积极寻求教学策略的创新,让游戏教学法为我国的教育视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璐.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2]徐益.浅谈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6):59-59.
[3]赵敏.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游戏化教学[J].华夏教师,2017(06):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