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张旭
[导读] 阅读教学的开展可提升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对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提升非常有效
        张旭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中学
        摘要:阅读教学的开展可提升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对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提升非常有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同样也是用来检验老师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采取何种教学措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们尤为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将阅读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措施,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质量;有效措施
        阅读教学是构成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阅读可强化自身的阅读表达能力,对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新课程体系下初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基于此需要加强对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瓶颈
        (一)阅读教学内容单一化
        图书馆在以前的教育历史中,知识徒有虚名,很少有学校建立过图书馆,有图书馆的学校也未必对学生开放。阅读教学就陷入了瓶颈,很难获取到课外读物,让学生自由选择读哪本书。加上教育领域对科技的应用不及时、不发达,应用多媒体教师就是一场不可能实现的梦。
        (二)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初中教学不受重视,在师资力量的选拔上不够严格,早期有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在担任教师工作,导致人们产生误区,教育初中生不需要文化水平太高的师资团队。初中是人一生的转型点,其语文阅读的基础也在这个阶段被打下。因此,语文教学万万不可以敷衍了事。当前,语文教师往往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水平堪忧的问题。
        (三)学生阅读过分注重应试
        众所周知,由于中考和高考等选拔性考试制度的存在,学生不得不提高应试水平,将大把大把的时间花费于所谓的“必考项目”的阅读上,而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却难得“一阅”。尤其是部分强调应试教育为先的教师,更是只允许学生阅读相关的教学资料。这些因素,都使得阅读吸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反而成为他们心中的包袱。
        (四)语文阅读教学时间不足
        不知什么时候,语文成了应试教育中相对占用时间较少的科目。很多自修课堂上,学生都会选择学数学和英语。究其原因,语文相对于其他的科目来说,不受学校重视,不会分配以较多的时间。可想而知,语文整体的教学时间都少得可怜,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毕竟学好一门学科,掌握好一门知识学要花费的时间是一定的。如此地压缩语文阅读的教学时间,其如何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率?
        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式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有助于实现有效性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阅读思维比较固化,往往根据“答题模板”来进行阅读,难以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基于这种现象,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感受是主观性的,不被外界所影响,每一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理解。通过阅读,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勇敢地表达出来。
        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作者通过描述儿时趣事,向读者展现了趣味无穷的童心世界。

针对此类叙事性散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对文章进行解读,发散思维,不被试卷、教辅书的问题答案所束缚。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阅读,每一名学生都会在脑海中形成专属自己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将自己的幼时时光与作者笔下的世界相结合,从而与作者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去开展阅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
        (二)设置阅读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代入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中的意境与情感,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得到培养。文学作品源于生活,每一名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都离不开自身的实践与经历,所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情境还原。
        比如针对《白杨礼赞》一文,作者从白杨的生存环境角度出发,赞扬了白杨在严峻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称颂白杨,实际上作者是以白杨为依托,赞颂抗日根据地广大群众与战士百折不挠、团结一心的革命精神。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多媒体教学,将白杨生存环境的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切实了解沙漠中的恶劣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白杨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讲解该篇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白抗战时期的广大军民同白杨树一样,不惧险阻、顽强不屈。通过设置情境,学生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深化理解,益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阅读积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生加强阅读积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知识体系,为深层次的阅读打好基础。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忽略了阅读积累的重要作用,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通常只是表面文章,对阅读内容仅做了简单的了解,过于浅显,阅读质量偏低。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阅读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通过不断积累、广泛涉猎,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以及自己的感想加以记录,坚持每天记录、及时记录,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积累,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好词好句以及不同的写作手法,从而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产生熟悉感,能够运用之前所积累的阅读方法对类似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此外,阅读积累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下笔千言。
        (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
        阅读不仅在于积累,更需要通过广泛阅读来使自己的视野得以拓展。在应试教育下,以往的阅读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活动都是以教材为中心,通过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掌握。而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眼界,对教材之外的内容与问题难以有效理解。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实用的阅读技巧,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丰富知识面,拓展视野。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既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又促进了自身思维模式的转变。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优质书籍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品格,实现全面发展。
        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应当是一件美好、高雅的事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慣,提高阅读水平,进而实现有效性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琼.浅析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魅力中国,2017,(14):137-137.
        [2]朱珠.提升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1):142-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