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琳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石康镇中心小学 536124
摘要:什么是教学艺术,即为教师通过小学生更为喜爱、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语文学科本身就具强烈的语言美感,教师将教学过程艺术化可以使小学生更为直接的体会到语文之美,使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语文艺术性教学手段有限,无法让小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字词的精妙之处。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艺术教学;小学语文;小学生;教师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头脑智力发育速度加快,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增强,为了保障小学生可以获得充足的知识学习掌握,教师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入艺术性的元素,升华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教育重视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质量,使小学生知识学习过程变得更为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结合小学生当下的学习个性,开展更适宜小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课堂艺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推动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快速提高。
一、赋予小学语文课堂艺术性的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即教师使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将语文教材知识数据化,通过视频影像、图片等形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改善枯燥教学氛围的同时还可以赋予单调文字知识生命力。多媒体教学主要包括视频教学、微课教学、网课教学等,是国家科技领域和国家教育领域共同发展而来的产物。
(二)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通过自身巧妙语言的运用为小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置身其中,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小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文章情感,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头脑发育。
(三)生活教学
生活教学顾名思义,是教师利用小学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生活事物、事例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学载体,将语文教学与生活事物相结合,充分发挥小学生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利用小学生更为熟悉生活事物的特点,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亲和力,增强小学生语文知识理解的同时,扩大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范围。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具体应用及作用
(一)在多媒体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进行某种活动时的主观情绪及个人倾向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快的实现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视频观看中,小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的看到文章当中的各种景色、事物,将教学过程生动化的同时还可以赋予教学内容艺术性,进而增强小学生求索知识的欲望,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课文《海底世界》时可以为小学生播放有关海洋的教育视频,促进小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该文主要讲述了浩瀚大海中的光芒、声音、动植物等奇妙场景,教师在讲解此篇文章时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小学生普及深海中的各种鱼类、生物,向小学生介绍深海中的各种海草、珊瑚,为小学生讲解位于深海中的各种矿物质、稀有金属,使小学生在视频观看中可以知晓幽深寂静的大海中所存在、发生的各种事物、现象。
“同学们,结合视频观看谁可以为老师讲讲他看到了大海中的哪些现象呢”教师提出问题。一位小学生举手表示“老师,我看到了深海中的鱼类他们可以通过身体的器官发出光亮,吸引其他小鱼靠近”。另一位学生进行补充“老师,我注意到在海底‘沉睡’着许多的矿产资源,这都是‘地球母亲’给我们最好的馈赠”。教师在讲解课文时结合视频观看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清晰的看到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在掌握文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将课文更加细致化的进行延伸,利用多媒体视频更为鲜艳、生动的内容观看,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
(二)在情景教学中增强文章感知
文章感知即为小学生对于文章字词的把握及文章作者情感的体会,增强小学生的文章感知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情感发育,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教师讲解课文时可以让小学生更加容易的认知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教师运用情景教学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文章场景模拟的方式,重现作者所见到、遇到、经历到的事物,提升小学生文章理解的同时,强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运用情景模拟,可以很好地将语文教学的知识性与艺术性结合,促进小学生语文文章感知的增强。
例如:教师在带领小学生赏析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时,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情景演绎,强化小学生的诗词感悟。该诗主要描绘了梧叶纷飞、秋风萧瑟、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客居他乡对于自己故里思念的落寞之情。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营造秋风轻拂的夜晚氛围,再挑选两名小学生进行文章情景演绎,其他学生则通过该情景体会诗人思乡难归的落寞情愫。萧瑟秋风送来阵阵凉意,江边的温度也随之降了几分,两位孩童点灯逗弄蟋蟀,在儿时的家乡自己不也是如此快乐么。“有哪位同学可以来谈谈自己的感悟呢”教师结合情景演绎提出问题。一位小学生表示“老师,我觉得诗人回不到故乡也回不到自己的小时候,这份苦楚的情感真的太难受了”。另一位小学生说“老师,我很喜欢在家里待着,如果让我在其他城市生活,我可能每天都会很难过,会十分想念家人、朋友”。小学生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将诗词情景进行重现,结合诗人所见到、遇到的事物,感同身受思乡的悲凉落寞,使小学生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促进小学生感知诗人情感能力的培养。
(三)在生活教学中拓展知识储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小学生成长发育及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素质支撑,小学生只有掌握更加全面的语文知识才可以保障未来的学习成长。在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教导小学生其中的语文知识,开阔小学生眼界的同时,还可以延伸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范围,促进更为全面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教学来拓展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例如: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课外书籍阅读活动,为小学生推荐好书,提升阅读量、扩大知识学习范围。如《与古诗交朋友》,该书旨在让小学生能够学会古诗的诵读及吟唱,塑造其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性格,小学生在阅读该书时可以为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诗词基础,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小学生对于古诗字词的掌握、感知能力;如《中国神话故事》,该书主要讲述的是中国神话世界中各种奇幻的人物与生物,小学生在阅读该书籍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增强小学生的想象力,打破被传统教育束缚的思维局限,还可以为小学生神话类作文的写作提供大量优质素材。教师运用生活教学的方式可以充实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非教材知识不仅能够扩大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积累,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书籍阅读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育。
总而言之,教师为了保障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成长,教学过程可以将多种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相互结合,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教师开展活性化的教学课程,不仅是现阶段内小学生进行高效语文知识学习的需要,还是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崔艳波.浅议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行为[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19.
[2]禹继锋,邵宁宁,李汉福.运用教学活动艺术 让小学语文课堂高效飞[J].中华少年,2017(2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