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玉
成都市花照中学校?61003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初中教育教学中,人们对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方面愈加重视,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有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培育,也承载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及文学素养的教育任务。为相应全面提升青少年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的教育号召,教师们应当对当前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新一轮的尝试和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本阅读,群文阅读
多本阅读教学理念近些年在我国兴起,冲击了传统阅读教学课堂的模式。在多本阅读教育模式下,学生们的阅读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在课堂学习中还能够接触到更多方面的阅读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对多本阅读教学理念保持观望状态,有些教师在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之后,总结了一些相关经验。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教育文献,对当前教育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以及多本阅读教育模式的开展进行了说明。
一、多本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多本阅读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兴趣,有助于开阔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在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们大多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反复详细的阅读,在教学中教师也仅仅是针对课程教材进行相关的阅读说明和材料分析。但是语文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毕竟篇幅有限,很难满足学生们的阅读要求,因此开展多本阅读,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们的阅读体验,还能够扩宽阅读视野,增强学生们的阅读面积,累积知识储备量。其次,多本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阅读速度,学生们在阅读学习中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篇文章的阅读,这时候的读是完全由学生掌握自主权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多本阅读学习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通篇完全的阅读,极大的提升了阅读的自由性,大量的阅读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提升阅读速度,在有效的教学引导之下,学生们反而能够更快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第三,原有的阅读模式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式上都是比较单一的,开展多本阅读活动,学生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丰富的阅读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在这一时期开展阅读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权。多本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动力,让学生们在阅读活动中找到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多本阅读教学给予了学生们更多的选择和学习方式。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延用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时候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带领学生们对文章进行全篇通读,然后拆解分析,对每个段落,重点的词句进行详细的说明。原本文章中所具备的内涵和寓意,在教师的教学中,变成了十分浅显易懂的内容,学生们只需要做笔记,听老师讲课就可以了。整体的教学步骤对学生本身潜力的挖掘和智慧的启发都有所忽略。新课标要求中学生每年的阅读量不低于260万字,在每年阅读至少两到三部名著,背诵80篇优秀的诗文,由此可以看出,阅读量对学生而言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这也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群体,甚至是学生群体,对这些阅读任务并没有太过重视。学生们的学习任务和内容非常多,各个学科的各项要求也都有着十分具体的标准,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学生们普遍会选择更加能够帮助自己在考试中提高分数的学习方式。因此,扩展阅读这种短时间内无法显示其功效的学习活动,就被人们潜意识里忽略。因此,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中,学生们的阅读量无法满足新课标要求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形式便利,也就导致了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在阅读方面,更加青睐于哪些内容浅薄、形式有趣的文字,相较之下,一些文化底蕴较强,内容厚重意境深远的文学名著反而不容易被阅读下去。
这一方面在于学生们在阅读中缺乏兴趣,对名著内容没有充足的阅读动力,另一方面,家长在支持孩子阅读学习中,对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的行为也不甚支持,有的甚至觉得这些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效果,这些现状至今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三、多本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确立主题,收集材料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多本阅读,教师应当确立阅读的主题,在阅读课程开展之前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供学生们进行多本阅读。在确定阅读的主题时,教师应当立足于课本教育内容,有课本之内的教学方向和内容,适当的引进一些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供学生们阅读,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同时也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我们可以以作者的视角进行作品的归纳。例如在学习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们讲到了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位作家并不熟悉,如果一味的对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文字方面的讲解,学生们很可能无法专注的听完教师的整段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文章《在莫泊桑丧礼上的演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作家莫泊桑。这样一来,学生们对《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讽刺意味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同时,对莫泊桑这样一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态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多本阅读教学中,灵活的结合多篇文章进行同时的阅读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练习,总结技巧
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更多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完成高效阅读。有的学生可能在读书中遇到一些小的问题,一时间无法解决,于是便长时间的把精力放在了钻研这一个小小的问题上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说,阅读的效率和效果也大打折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提供学生们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改善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例如在阅读以“基因”为主题的文章时,笔者选择了《绿色基因的革命》、《基因畅想》、《送你一束转基因花》三篇文章,其中,有一些词汇和句子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一味的抠字眼,绊在这些内容上面,阅读活动又很难进行,因此,教师选择让学生们先对文章进行大意的阅读,略读、通读之后,有的问题在联系上下文中得到了自然而然的解释,有些则让学生们似懂非懂。之后,笔者并不直接说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们试着通过多篇文章的对比,猜测,查阅相关资料等,进行逐个击破。最后,教师统一讲解学生们难以攻克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的同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定时阅读,培养习惯
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把阅读当做一种常态,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进行高效的阅读和自主的阅读。教师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教学中,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开办读书角,举办交流会等等,让学生们有更多平台进行阅读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更加喜欢阅读,也更加有效的树立学习自信心,在阅读学习中更有动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们本身的学习特点和情况出发,及时发现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促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倩文,刘世玉.为培养多文本阅读能力而教——谈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J].语文建设,2018(30):4-8.
[2]李睿.关于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74-179.
[3]刘敬惠.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