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琳
湖北省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摘要: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之外,还要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古诗词。在现代化的素质教育观念下,古诗词的教学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不断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讲述古诗词创作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角度去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反复诵读
在当下我国教育行业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新课标的深度改革成为重中之重。在新课标改革中,对每一门科目教学目标都进行了重新界定,对于语文科目来说,古诗词内容的明显增加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关于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授课过程中要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现阶段,进行创新性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为当下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常常无法理解晦涩难懂的古诗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不断的朗诵中对古诗词产生初步的感受。反复诵读并不是让学生机械、没有感情重复阅读,而是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尝试带入自己的情感理解古诗词中的内容。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初步感受。
例如,在学习“夜书所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初步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在课堂开始, 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一些特殊的景物总会触发人们内心的情感,今天我们需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是诗人借助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人的情感吧。” 教师讲完之后,将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诵读古诗,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尝试进行理解,经过反复的诵读,逐渐理解了古诗用词的含义。之后带入自己的情感进行分析,对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反复诵读,在不断重复诵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二、故事情境,创造直观情境
小学生普遍对故事感兴趣,在学习叙事性比较强的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和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某种情感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古诗词。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古诗词内容,利用学生生活中类似的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去。这样,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古诗词学习也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这样就能感同身受,和作者形成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效率也会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在网络上搜集与所学古诗词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将其做成视频集锦,同时还要配上应景的音乐。很多古诗词都与古筝音乐比较相配,当音乐响起,朗诵者的声音传入学生的耳中,学生的眼前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与古诗词相应的画面。各种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到面前,学生很快就会被带入到诗歌的情境中去,被美好的景象所感染,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讲解“相煎何太急”的典故时,教师通过典故来介绍当时的故事背景,在讲解的过程中,重点对曹植的“七步诗”进行讲解,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整体的感悟和正确的理解。同时还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诗词的分析与理解,这是帮助学生体会到诗词情感的基础。让学生明确诗词的词眼,把握诗词的中心句、中心词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步骤有方法地对诗词进行分析和感悟。
三、背景导入,加深学生理解
导入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古诗词是特定时期的产物,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小学生的阅历和知识积累有限,理解古诗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导入,为学生创设古诗词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去。教师在导入环节要介绍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遭遇,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古诗词,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例如,在学习“出塞”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故事,帮助学生更容易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在课堂开始,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经常受到周边外族的侵略。王昌龄所处在盛唐时期,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他亲自到边塞指挥军队,想要彻底解决匈奴的入侵,但是由于边塞景色凄凉,而且常年战争也给人民带来很大的负担,王昌龄迫切想要结束战争,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吧。” 教师给学生讲述古诗的创作背景,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结合背景故事分析古诗,把握了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通过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讲述古诗的创作背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
四、结合实际,降低理解难度
知识源于生活,古诗词是古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有感而发创作的。虽然学生不一定能够经历和作者相同的经历,但是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与古诗词有联系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转化角度去理解古诗词,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够有效掌握古诗词中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墨梅”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开展教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课堂开始,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人们常常喜欢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样物品上,比如说不同的花有各自的花语,代表着不同的期望,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中,作者又通过梅花寄托了怎么样的情感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吧。”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分析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理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之后,学生掌握了这部分的内容。
总之,我国古诗词文化传承至今,并且在新时代下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中所蕴含着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还有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古诗词属于国学教育的一个分支,一定要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授国学。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创设情境至关重要,能够将古诗词中的事物直观地呈现出来,将学生带入到诗歌意境中去,让他们和作者直接交流,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能够更准确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林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5(13):267.
[2]纪雨萌.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J].科技信息,2014(0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