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魏正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从过去以成绩提升为主的应试教育
        魏正艳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西口回族镇青树小学 711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从过去以成绩提升为主的应试教育,转向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实践经验,从巧妙设置问题、组织合作教学、创设生活情境、重视阅读教学、优化写作教学五个层面出发,全面地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现如今,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教学的结构、策略和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全面的发展。所以,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从落后观念和模式中转变出来,把握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结合语文学科基本特性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展开探索,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巧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和起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和提出能够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其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方式和倾向,全面研读语文教材课本的内容,提炼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知识,结合学生的具体思维状态来设计集启发性、探究性为一体的问题,找准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创设出充满悬念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来展开学习和探究,最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落花生》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阅读,初步体会课文结构,初步阅读课文后,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笔者再从课文中提炼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们的思维,提出问题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再次阅读课文,从课文从寻找问题的答案,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得出自己的答案,笔者再邀请学生们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根据学生们的回答,笔者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这样,笔者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组织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合作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该能力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主动革新班级授课的模式,基于对班级内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等情况的了解来进行科学合理地小组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现的机会;其次,教师则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最终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能力,实现共同的发展进步。
        例如,在教授《搭石》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下降,对此,笔者转变教学模式,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法展开教学。课程开始前,笔者先对学生们的学习水平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带领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布置具体的探究任务,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会在班级中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合作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生活是语文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运用的归宿,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们提供语言运用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观察、挖掘和搜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和素材,将其与语文课程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还原和创设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情景,促使学生能够以生活角度去思考和看待语文知识,以语文知识来分析、探究和解决生活问题,实现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太阳》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笔者融入了生活元素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太阳对人类的作用,如,人们利用太阳的能力发明的太阳能,不仅仅是人类利用太阳能,植物也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随后,笔者再让学生们打开课文,阅读本节课程的内容,了解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帮助,有了生活实例的引入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这样,笔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始和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并更好地去认识和了解世界。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阅读教学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的课内阅读,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生字新词,积累优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教师需不断拓展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课外读物,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增长见识,让学生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变化。
        例如,在教授《松鼠》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对课文进行领读,通过领读让学生们感受作者的情感,在领读过程中,笔者会注意阅读的停顿,让学生们感受正确的阅读节奏。在领读结束后,笔者再让学生们尝试阅读,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另外,笔者还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在学生们阅读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们摘抄一些段落,通过摘抄来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文章的内容。这样,笔者通过重视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优化写作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同样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性考察,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代表其较高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要重视写作教学的开展和优化。具体来说,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来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可以做到主动地进行真情实感地表达。此外,教师还应当教授学生写作的方法,开展各种写作训练,让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等等,从而让学生熟悉写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所以,笔者会格外注重写作教学,从写作的基础展开教学。如,笔者会让学生们尝试写一些日记,通过日记来让学生们练习写作,通过日记的形势让学生们了解写作的结构和过程,感受写作中情感的作用。另外,笔者还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们根据生活情感来写作。这样,笔者通过优化写作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作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真正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树立科学的观念和创新的思想,直面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新课标理念为目标和指引,从现实学情出发来推进巧妙设置问题、组织合作教学、创设生活情境、重视阅读教学、优化写作教学等策略和方法的运用,完善并优化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体验,最终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能和效果,展现出语文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永鹏.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03.
        [2]张恩清.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海峡科学,2018(12):88-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