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慧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从1.0迈入2.0时代,教育信息化2.0对职业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保障监督机制、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等几个方面探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信息化 资源 服务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1]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必将引起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管理服务、教育创新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近期,教育部发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是继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后的又一个提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文件。
[2]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驱动工具。教育信息化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对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一)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
2019年,高职扩招百万,一大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农民、残疾人等非传统生源融入职业院校,导致职业院校生源的多样化,需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环境。
1.创新职业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机遇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以“信息技术+”升级管理水平,及时创新管理模式。
2. 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抓手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学的融合创新下,教学方式由教师讲授向学生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学习方式转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 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
推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向全社会提供服务。[3]利用以互联网为主的多种手段将资源共享给各类教育机构,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学校免费使用,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
(三)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信息化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使受教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4]另一方面,通过提供继续教育课程资源,为在职员工、转岗人员、待业人员、现役军人、残疾人等各类社会群体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使任何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接受教育。借助信息化资源和平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人人能学。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路径
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要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目标,以职业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为原则,以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为引领,以信息化全面推进为途径,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手段,以教育教育变革创新为助力,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保障监督机制
1.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
第一,政府部门要构建统一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和政策,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内涵式建设转型升级,确保信息化建设落实落地;第二,各地区各院校根据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经费保障与监督机制
构建由政府引导、职业院校为主体、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经费保障体系。扩宽更多筹集信息化经费的渠道,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督查,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使部分教师从被动应付内化为自觉行动,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二)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当前,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新形势,职业学校要提高师生对信息化的认知,加大对师生信息化素养和技能的培养。
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政策执行力度;教师人员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新技术要求,提高在线课程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应用,提升资源的获取、运用和开发的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提升信息化专业思维与职业能力,成为信息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完善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
加强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录播教室、智能教室和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5]借助各类信息技术和创新要素驱动,构建虚拟仿真平台,借助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空间、工作场所和虚拟场景相互融合的环境,促进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信息素养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构建网络化职业教育和培训管理服务平台,提升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 推进校内平台资源有效集成
联通行政、教学、科研、督导、后勤等部门应用系统,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2. 促进院校之间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6]发挥信息化在推动院校公平发展、提升质量、改革创新方面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缩小地区之间、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的数字鸿沟。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教学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提升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3. 凝聚校企信息化建设合力
充分调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鼓励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校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4. 促进信息化均衡发展
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共享优质资源和平台,促进职业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的一校带多校模式,遴选一批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示范带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五、结语
信息化给职业教育改革带来重大机遇,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它突破时空限制,通过整合更多优质资源,使教育发展的成果更多公平惠及更多人民。在职业学校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使命下,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慕博华.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学徒制建设路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9,12(23):10-14.
[2] 牛凯文, 李赋中. 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J], 2020(9), 73.
[3]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http://www.ict.edu.cn/laws/new/n20160617_34574.shtml, 2016-6.
[4] 任占营. 提质培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践理路.
[5]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7/t20200702_469886.html, 2020-6.
[6] 杨程. 后疫情时期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行动路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 2020,6(12):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