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木珍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笪桥镇边岭小学 广东省 茂名市 52500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责任也从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逐渐向教书育人转变。作为班级的引领者,班主任除了需要做好自己学科的教学工作外,德育教育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小学阶段,伴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高速发展,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德育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旧有的班级管理方法已经显现出诸多不足。如何在学科教学工作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是很多语文班主任教师不得不思考的课题。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接下来对如何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活跃在一线的小学班主任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语文教学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思维的发展阶段,人生阅历不深,而且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之其的好奇心旺盛,极易受到蛊惑,给其将来的成长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德育教育是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品格,保护其远离伤害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生当中开展基于学生心理特点的的德育教学尤为必要。班主任作为带领全班进步和发展的引导者,更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心骨。但班主任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如果能够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还可以确保德育工作有效地渗入每一名学生当中,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德育教育一直不可或缺。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良因素。借助德育教育保护学生,使其远离不良因素的伤害,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都在形成阶段,表达能力弱,和其他年龄段相比,难以完整说出自己的看法。而且他们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在心理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成熟。这对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增强了对文化的思考感知能力。而且语文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的母语,相较于他学科具有着易于学生亲近理解的优势,是渗透德育教育的绝好渠道。如果语文班主任教师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开展德育工作,可以润物细无声般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根基。
二、提高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建议
1、树立正确形象,勇于担当表率
小学生处在人格和思维的养成阶段,他们虽然不能理解高深的理论,但他们会通过模仿一步步学习成长。作为除家长外和小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成年人,小学生经常会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为使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
尤其是班主任兼任着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在两个方面教师都应时刻注意。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导学生诚实守信,在课后校园生活中,却认为学生不会在意什么,没有履行约定,日久天长,只要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有一次被学生发现,那么学生之间就会一传十十传百,会认为教师的教育只是口头空谈,从内心拒绝接受这种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活课本”,把学生认为是自己言行举止的“监督员”,时刻注意自身师德素养的提升,起到真正的表率作用。
2、挖掘语文课本,找准德育切入
语文除了在人们的交流交际、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外,也具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对于学生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培育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基于学生的思想特点,精心筛选而出。一篇篇课文文质兼美,具有丰厚的德育教育内涵。这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妨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从教材中的课文入手,认真分析,把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利用课文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启发。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为梁启超驳斥列强侮辱,期盼人民奋起所作,体现着深厚的爱国热情,这与德育教育的爱国情怀培养的目标相吻合。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除课文以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的优秀爱国文章,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加深了爱国意识,实现了语文教学中能力培养和思想升华的双目标。
3、改变教学模式,引出德育内涵
旧有的小学课堂上,德育教工作一般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往往是教师在台上大谈理论,学生在台下接受教导,气氛枯燥无趣。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如果课堂氛围单调,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涣散,对于教师传达的德育内容也难以充分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想要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教师可以开动脑筋,创设一些课堂活动,以课堂活动引出德育内涵。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涉及了不少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故事性强,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编写一个小剧本,并在课堂上演绎。教师也可以进行延伸,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民间故事,向其他同学讲述。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了我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效达成了德育教育的目标。除了课本情节表演,教师还可以开展演讲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朗诵体会情感,培养情操,使课堂活动成为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优良载体。
4、巧妙布置作业,深入德育教育
课后作业不仅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旧有的单调重复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加剧了学生的身心疲劳,无法达到期待的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作业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布置灵活多样的作业。
例如学习完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后,教师就可以基于本单元文化遗产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并在下节课堂上做一个小导游,带领同学游览。文化遗产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财富。通过文化遗产的搜集介绍,既可以使学生领略到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增进了民族自信心。这样的作业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了德育教育。
三、总结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素质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第一步,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保护学生远离侵害,也和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形成良好循环。小学语文课程发挥着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素养和培育学生人文素质的两方面作用,和其他学科相比,天生具有方便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小学语文班主任必须意识到这一点,认真反思,积极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这要求小学语文班主任应当结合实际,改善教学方法,使得德育教育巧妙地融合在教学当中,通过自己的教育,坚定学生的成长信念,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定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韩奎红.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的有效性探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651-653.
[2]曹青.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548-1550.
[3]马丽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70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