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朗读训练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陈小雪
[导读] 家校合作是提高学生微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陈小雪
        南宁市澳华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
        [摘要]家校合作是提高学生微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家庭和学校对提高学生微朗读能力的各自优势融合在一起,学生的微朗读能力将会取得质的飞越。本篇论文将以家校合作为切入点,探索家校合作在提高学生微朗读能力中更具实效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微朗读能力。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微朗读能力  途径
引言
        蒋仲仁先生说:“就学习而言,微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微朗读,不出声微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微朗读课文”是贯穿三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之一。[2]可见微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在不断强调素质教育下的学校微朗读教学在阅读中所占比重小,且微朗读训练重形式而轻实效,一节课下来能够得到较好微朗读锻炼的学生很少。其实提高学生微朗读能力的最好途径便是家校合作,两者双管齐下,优势互补,效果方能达到最好。
        一 家校合作对于提高学生微朗读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微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微朗读兴趣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或者学校,家校合作关系建立后,家长和老师以身作则,参与微朗读,从而营造浓厚的微朗读氛围,学生整日在朗微朗读书声中熏陶感染,并且学生又是极爱模仿他人,家长和老师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他们热爱微朗读,学生也就热爱微朗读,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校合作之后,学生在浓厚的微朗读氛围中热爱微朗读,从而主动微朗读,提高微朗读能力。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微朗读习惯
        杰·泰勒说过:“习惯是行为的女儿,不过女儿反过来养育母亲,并按母亲的模样生下自己的女儿,不过更漂亮,更幸运了”。当长辈和老师都对学生提出了微朗读的要求,并且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每天都有微朗读,反复这个行为,日复一日,便可养成良好的微朗读习惯,而良好的微朗读习惯使学生自觉进行微朗读行为,久而久之,学生便有了较高的微朗读能力。
        二 家校合作提高学生微朗读能力的对策探索
(一) 家校同步,营造浓厚的微朗读氛围
        1.家庭:亲子共读
        学生养成喜欢课外微朗读的良好习惯与家长的行动分不开。家长应该乐于建立让孩子爱微朗读的环境,如在家中设立书房,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微朗读空间,让他们与微朗读建立感情,让微朗读成为他们在家中的精神食粮。此外,类似于“胎教”,家长应该多在家中播放一些如虹云、张家声等朗诵名家的朗诵名篇,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微朗读能力,孩子在有意无意中会习得名家的一些技巧,慢慢地微朗读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与孩子一起微朗读名家经典,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情操的陶冶,更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品书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滋润,得到净化,更有利于亲子双方在文化修养上的共同提升”。这是两代人的幸福时光。不要等孩子长大了,才在因为没有参与孩子的种种成长而遗憾。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每天都要有固定的微朗读时间。在每天的微朗读时间里,一定要严格执行,风雨不该,如果真的无法执行,那也一定要选择延迟微朗读时间,将其补上。行为的塑造都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训练才能形成,当习惯了在固定时间内微朗读,渐渐地也就成为了很自然的事,和刷牙、洗脸等日常行为一样,成为一种需要后,想不让孩子爱上微朗读都难了。
        2.学校:举办各种微朗读活动
        “ 学校要倡导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微朗读兴趣”。建立班级读书角,充实微朗读资源;开设每周一节的“自由微朗读课”,提供相对自由的微朗读活动;建立班级微朗读心得“周周谈”制度,体现微朗读与交流并重。
        为了使孩子们的微朗读能力走向持久性发展,在微朗读的题材、体裁、时间、书目进度和计划安排上提出供学生选择的建议,并让孩子们制定出微朗读计划,要求他们按计划有步骤地微朗读。


        对孩子们微朗读的兴趣倾向性做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帮助他们理解微朗读与自我成长的特殊关系,进而提高微朗读活动的层次和品位,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微朗读兴趣,利用周三午间的时间作为导读课时间,指导学生微朗读方法,并让他们能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课外微朗读。
(二) 发挥所长,培养微朗读能力
        1.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微朗读指导
        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若想“一招鲜吃遍天”,显然对微朗读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大而且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认为很多事物的处理方式都是一样的。[3]“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老师应当在课堂上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作一具体指导,并亲自逐一进行演示带入,为学生的微朗读生涯开个好头,也为其在家里的微朗读的顺利进行做一个铺垫。例如:常识性课文应指导学生要细读,默记并体会个中知识;在对于诗歌的微朗读时,老师则需反复诵读,带领学生尝试领悟诗人感情及主题思想;对于小说的微朗读,老师则需要教会学生把握典型人物,以读代讲,尽量将人物性格、环境描写以及故事情节微朗读出意境来;当讲到童话故事时,老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微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绘声绘色,读出画面感;散文的微朗读老师需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意境、品味其语言的特点,做到融情入境。
        2.推荐适合学生微朗读训练的书目
        “好刀赠壮士,宝马配英雄”,空有好的微朗读方法,如果给孩子微朗读的书籍不合适,也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加之家长在微朗读书目的选择上存在误区和盲区,首先就打击了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认为头都开不起来,何来微朗读训练,先不说这会给家庭微朗读特别是家长带来多大的困扰,光微朗读训练的进度被影响就相当严重,因此老师推荐合适微朗读训练的书目显得尤为必要。老师给家长推荐的书目应该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方能使学生的微朗读能力逐步提升。建议老师给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推荐类似《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集》等作为学生微朗读书籍,给中年级学生的家长推荐类似《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等作为学生微朗读书籍,而给高年级学生家长推荐类似《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海底两万里》等作为学生微朗读书籍。当然,一些合适的书目并不局限于以上列举,授课老师可以根据需要,给学生家长推荐其他更好、更适合学生微朗读的书。
        三 结语
        
        较高的微朗读能力对于学生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专家还是一线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微朗读能力的途径--主要着眼于教师该怎么做。而笔者却认为应该着眼于家校合作这一新途径,家校合作可发挥家校双方各自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微朗读能力。只有家校双方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密切联系,发挥所长,学生的微朗读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凤莲.大声读给孩子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郭静芸. 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浅探[J]. 文教资料, 2015-04-25
        [4]马学梅.让学生爱上读书[J].期刊:《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6
        [5]杨莹.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魅力[J].期刊:《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