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许明琪
[导读] 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许明琪
        四川省德阳市岷山路小学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合理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和预设进行高效学习,将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达到愤悱状态,最终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课堂导入就是使用合理、巧妙、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小学生学习,让原本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易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一般不会占用太多时间,通常情况下十分钟以内最佳。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在课堂上紧跟数学教师的教学节奏,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
        1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
        1.1 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小学生喜欢新奇的食物,有时候遇到一件新鲜事儿,或者得到新玩具,都会非常感兴趣,容易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这种特点也可以迁移到数学课程教学中来。上课伊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难度稍大且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或动手尝试才能解决,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解决了问题,又激发了思维。
        1.2 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
        大部分数学教学开始之前,由于小学生经历了课间休息的时间,对于这节课的注意力还比较分散难以充分集中,再加上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又很抽象性的课程,倘若数学教师上课铃声一响就立即直奔数学主题开始教学,必定会导致小学生一时集中不了注意力,进而听不进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理论知识,这也就致使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数学教师要有效运用课堂导入的方法,在开始教学的时候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数学教师的讲解,促使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效果的途径
        2.1 利用生活创设情境导入,联系生活实际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从“意境说”中通过精心研究,概括出儿童情境学习四大核心元素,即:真、美、情、思。“真”即真实、真切,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教师需要创设与学生实际相关的具有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其中。比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导入情境。在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初期,是不能脱离开实物来进行认数和记数的,他们尽管能够使用实物作为载体进行数的判断、比较,甚至计算,但是,一旦脱离了实物,他们就不能理解数的真正意义。
        2.2 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中年级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每节课都充满新鲜感。

在导入过程时,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游戏等手段导入新课,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例如,我在教学“表内乘法二”时,就采用了游戏导入的方法。在进行这一课的课堂导入时,我先根据学号顺序给学生编号。游戏规则如下:整个班的学生按号码顺序依次报数,当学生报到5的倍数或含5的数字时,就必须用拍桌子的方式来代替报数,如果失误了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在游戏中,学生会无意识地运用到乘法的相关知识,此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这一课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2.3 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则专心致志地听讲,虽然可以增加教师在课堂中的威严,但随之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学生长时间在这种压力下学习会影响学习的效率。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不必着急开始课堂,而是和学生进行交流,或讨论上节课的知识,或讲一些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以平和的态度和学生平等交流,可以在无形之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有了讲出自己学习体会的勇气,对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在课堂开始和学生一起利用圆形设计图案,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开始,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圆形是一种神奇的图形,今天我们来利用圆规设计图案吧。”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设计图案,在笔者的带动下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大胆设计,绘制出了不少美丽的图案。部分学生存在一些疑问,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拉近了不少,同时还得到了不少学生的反馈。这样,通过在课堂开始和学生共同设计图案,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4 运用开门见山导入法,辅助复习
        在复习课时,题型较多,训练点多,题量也大,而且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目标不是新授,而是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知识含义,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重点方法,这时,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也是一种好方法。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因为人民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故而没有必要解释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此时,使用开门见山的课堂导入方式来进行教学最为合适。对此,我在上课前让学生自行准备了一些人民币的纸币和硬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我使用了直观教具教学法。我先邀请一位学生来展示他收集到的人民币,并且在学生展示一元、五元等纸币的过程中,我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应的纸币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记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的样子,并提问“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哪些不同的物品?”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记住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使用。
        3 结语
        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导入的效果对学生整节课知识的学习状态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设计多样化且科学的课堂导入,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学习知识注入激情,以此使学生牢牢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优化课堂导入 构建高效课堂——多种导入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陈妮.科普童话.2019(10)
        [2]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的使用策略[J].莫仕凤.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与策略初探[J].尹敏敏.才智.2014(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