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启明
湖南省长沙县安沙镇杨梓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开始探究创新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新课改提出了培养核心素养的明确要求。教师自然应当把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始终贯彻在全部教学内容当中。本文首先指出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原则和重要意义,之后基于作者的教学经验,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几种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起到一些助益。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教学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是始终贯彻在数学教育中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品格,以及提升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初中正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不必可少。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不少教师仍然不肯放弃旧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学习视做日后升学的跳板,进行功利性的枯燥教育,学生学习兴趣低落,长此以往,对处于发展期的初中学生来说百害而无一利,教师亟需改变教学观念,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当中。
一 数学核心素养的原则和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方面,是训练数学基本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水平的重要方法。但它不仅仅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更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运用。也就是在生活中是否会运用数学思维分析现象,解决问题。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反映。
首先,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学生面对事物的时候主动分析,认真思索,才能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走向更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教师适宜引导,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找答案。通过分析-质疑-思考-解决问题的循环,学生的思维水平才会一步步地提升,最终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
其次,数学核心素养的训练还有助于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摒弃旧有思维,充分发挥课堂引导者的作用,使课堂成为锻炼学生的舞台。让学生自主地通过反复观察、分析和思考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答案。但是学生一定会经历挫折,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促使学生分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经历中,学生不仅磨炼了意志力,而且形成了认真分析,共同合作的良好品格,以及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这对即将展开丰富多彩的人生的初中生大有裨益。
二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1 抓好重点,确立目标
如果将课本知识比作一片有待探索的原野,教学方向就是课堂教学的地图。有了教学方向,教师讲课时就会得心应手,课堂脉络清晰,学生学习时也会明晰重点,有的放矢。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确认“知识”和“文化”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所谓“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要求,需要教师立足于课本,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向学生教授公式、定理等基本知识,学生获取知识,以期提升学习成绩。而“文化”则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贯彻素质教育,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其目标在于学生的素养。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向时也要兼顾这两点。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一节时,除了教授学生二次函数根的求解方法之外,也需要注重文化层次的培养。比如向学生介绍:大家对于隋炀帝的印象都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但也正是因为隋炀帝的大兴土木,导致了数学的计算飞速发展,我国的古代数学家在这时就已经发明了求解二次函数的根的方法——内插法,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二次函数的解法之一。通过这样的介绍,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百折不挠,刻苦求知的探究心。
2 创设情境,生动教学
初中生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好奇心准备迎接挑战。但是在实际课堂上可以看到,教师讲课枯燥,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感到乏味后,就会对感到思维疲劳,对学习失去兴趣,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课程,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探索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例如学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概率初步》一章时,就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将学生分组,每组分发一各骰子,并向学生提问:“掷骰子后,有多大的可能使骰子六点向上呢?”,接下来邀请学生在组内掷骰子,并做好记录。通过设置一个简单的情境,学生们自然会兴致高涨,争先掷骰子,记录下结果。这种方法不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面对问题时主动求知探索,增进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各组完成记录后,教师将所有结果统计,展示给全体学生,这时教师也可以再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全体统计记录入手,探讨概率的相关知识。正是通过了这种融入情境的教学,学生才能在短时间内领会抽象的数学内容的真谛,也培养了他们自觉学习的意识。
3 运用科技,印象直观
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意识,并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运用这种意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数学是一门蕴含着很多抽象理论的学科,很多学生面对着这些抽象的理论时,都无法形成具体印象,更不要说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科技手段,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鲜明直观。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一节为例。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使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基准,并学会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本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相似三角形的判断法极其抽象,如果学生没有形成具体印象,那么实际遇到相似三角形的问题时也很难熟练运用。这时教师不妨使用做图软件中的等比拉伸功能,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一番。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相似三角形的特点,较为容易地总结出判定相似三角形的规律,在日后的应用时也能顺手拈来。
4 借助微课,深入教学
微课短小精悍,方便随时观看,基于这些特点,各种教学现场经常可以看到微课的身影。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在国家大力推行网络教学的形势下,依托于网络的微课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注目。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将微课有机融入,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微课耗时较短,整体脉络突出,教学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易于学生理解领会。例如在教学开始前播放一段微课资源,从听觉、视觉的多方面感官触动学生,可以使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形成立体性的认知,并在短时间内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了然于心,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多加留意,注意听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微课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观看,能够使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随时观看复习,强化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的过程。作为教师,更应当主动从自身做起,抛弃旧思维,主动应用新思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与创新,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永宏.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C]. 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五).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71-72.
[2]沈云.基于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变式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