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禧
江阴市周庄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江苏省江阴市 214423
【摘要】
《纲要》社会领域中提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为了使幼儿了解不同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于是,我们开始共同搜集资料,走进美丽的回族,探索回族的生活风情!
【关键词】
发现兴趣 家园合作 自主愉悦 实践体验
篇章:民族情“缘”
——记 特 殊 的午 餐
每到午饭的时间,沙世宇妈妈会带着自己做的饭给孩子送餐,孩子们都很好奇,这次沙世宇妈妈的饭盒里又会做哪些好吃的菜?孩子们好奇,幼儿园的饭菜可好吃了,为什么他不吃幼儿园的饭菜呢?为什么这位小朋友的妈妈每天都要送午餐来?
这些问题来源于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们专门请来沙世宇的妈妈为班里的幼儿解答问题。原来,妈妈每天送饭过来是因为他们的饮食和我们不一样,因为他们是回族人,并且还和小朋友介绍了他们回族的特色,饮食、和文化。孩子们明白了特殊的午餐是因为回族人不能吃跟猪有关的任何食物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自己是什么民族的兴趣,一个小朋友说,“我们都是汉族的”。师:“那除了汉族和回族我们中国还有其他的民族吗?”“有5个”(只是片面的经验)?“你还知道有哪些民族吗?”在这一问一搭的回应中孩子们充满了兴趣。主题来源于生活,答案取自于生活,发挥幼儿的主体功能,通过兴趣激发他们去调查各个民族的文化、饮食、习俗。因此确立了班本课程的方向一一民族。
认知篇:认识少数民族
一、架起家园合作之桥,说说画画喜欢的民族。
1. 认识第一站——说一说
家长帮助幼儿制作ppt,让幼儿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有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傣族等,知道我们属于汉族,产生爱祖国的情怀!
2.认识第二站——画一画
家长与孩子一起画一画少数民族的卡通人物,进一步感知民族文化,比如服装的色彩,身上的配件,乐器的特点等等。
【习得经验】我知道了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人数最多的是汉族,我们就是汉族人,不过我们班的沙世宇是回族人,他让我们知道每个族文化习俗都不相同……
确立篇:回族之学
自主投票:根据自己喜欢的民族进行投票,选择出票数最多的一个民族来慢慢研究!根据播报和亲子绘画进行了统计,最终确立“回族”。
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出发,发现孩子们对沙世宇小朋友的民族——“回族”很感兴趣,最终确立研究的对象。
幼儿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回族做什么运动?回族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沙世宇不吃猪肉?回族住在哪里?等等。
根据问题我们进行了整合,分为四个大问题:
1.回族有哪些重大节日?
2.回族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
3.回族的建筑是怎样的?
4.回族的服装是怎样的?
学识篇:认识回族
一、回族人民的分布(从地图上获悉回族人民所居住的位置)
我们制作了一张中国地图,让幼儿玩一玩、拼一拼、认一认,不仅认识了我们中国首都北京的位置,也顺利找了我们江苏的地理位置。
【习得经验】通过观察中国地图上的标识,孩子们知道回族的人口没有我们汉族多,他们属于“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他们信仰伊斯兰教,知道了伊斯兰教的人们是不能吃猪肉的,从而知道了为什么沙世宇小朋友不吃学校的饭菜,很好解决了孩子的问题来源。
二、回族的建筑(了解回族的建筑文化)
我们通过家长资源,收集了一些回族建筑的图片,并布置在主题版上,供幼儿观察,请他们说一说“我眼中的回族建筑”,瑶瑶说:“我觉得那个柱子是石头做的,屋顶上还有宝石,窗户割成长方形的,能看到蓝蓝的天空,很漂亮。”一一说:“蓝色的屋顶像蓝蓝的天空,特别漂亮,他们的建筑看上去非常时尚、美丽!”琪琪说:“他们的屋顶圆圆的还是白色的,他们的门是半圆形的,而且有的屋顶还是金色的,好漂亮!”等等。我们还通过建构区,让孩子搭一搭,进一步感受回族建筑的特色。
【习得经验】:回族的房子都很有特点,通过观察,自主搭建探索,孩子发现回族的屋顶都是圆圆的像鸡蛋,屋顶上都有一个月亮标志,很独特。他们知道了清真寺是最具有代表特征,有的屋顶白色,有的屋顶蓝色,高高的柱子,漂亮的雕刻,颜色运用很丰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回族的建筑风格。
三、回族的三大节日(了解回族的饮食文化)
回族一共分为三大节日,分别是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我们用视频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这三大节日的氛围,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顺利的解决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的问题。
活动中我们还跟着沙同学学各种仪式,跳他们的民族舞蹈,幼儿很感兴趣,完全融入进了学习氛围中。

我们还请幼儿走进兰州拉面馆,观察拉面是如何做出来,并请幼儿做成播报纸,将经验分享给大家,讨论交流。
我们并请家长一起来助教,做拉面活动,体验做拉面的神奇与辛苦,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习得经验】兰州拉面是回族的饮食文化特色之一,所以幼儿去观看一下拉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通过看一看,然后学一学,亲身体验制作回族的特色饮食,提升幼儿对回族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研究的欲望。
本次家长助教活动在家长们的帮助下顺利完成!虽然做面条的过程是漫长、辛苦的,但是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认识了做面条的基本步骤:揉面粉、擀面皮、摇面条…而且面条可以有很多口味,放入菠菜汁面团就会变成绿色,做出来的面条是绿色的;放入番茄汁面团会变成红色,做出来的面条是红色的;放入青菜汁面团也是绿色的,做出来的面条也是绿色的……
我们开辟了生活游戏区,有关回族特产的,我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红枣、枸杞、麻花、葡萄干,让幼儿走出教室,进行全园的兑换游戏活动,和其他班的教师推销我们班的产品,利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手中的特产兑换成自己喜欢的物品,游戏结束后我们分享着换购回来的喜悦与经验……
【习得经验】这是幼儿很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去,因为可以走出教室,很自主的一项游戏。游戏中我们也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在此向游戏中,幼儿的游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变得不在那么害羞,愿意并主动地去寻找换购的对象与其礼貌地进行交往,而且在游戏中能够发现孩子变得更有主见了,知道自己需要换购哪些物品,知道“空手套白狼”对于他们来说已是无用。
四、回族的服装(了解服装的特色)
利用PPT,我们观看着服装的特色,鲜艳的色彩,搭配合理,跟我们汉族的服装截然不同,我们穿着沙世宇小朋友带过来的服装,进行着各种表演,非常开心。
美工区里,我们又画又折,做出来的衣服和帽子真漂亮。

【习得经验】孩子们通过观看、制作等,了解了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男的多带小白帽,女的带各种花色的头巾,男的穿的衣服像我们汉族的长款T恤,长长的,看上去很凉快的样子!女孩子的衣服很漂亮哇,五颜六色的,有的衣服和帽子上的花纹还有规律呢~
五、回族的运动(了解回族的运动文化)
我们上了一堂有关回族运动游戏课《打木球》,从而打开了运动的序幕,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两两分组,进行游戏,我们的小观众也不空闲,当场将比赛过程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将整个游戏过程记录的可圈可点。
【习得经验】?回族的木球又叫“打篮子”,是在“打铆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项目早至清代同治年间就流行于民间,是人们在放牧时进行的一种运动形式。当时的参加者,手持二至三尺长的厚木条,以球击中目标为胜。由于球的形状似木铆钉,故称“打铆球”。这项活动长期流行于回族居住区,是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孩子们在玩的时候发现团队合作非常重要,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抢球,就像踢足球一样,不仅要配合完美,射球也要很精准。而且守门员的任务非常重大,要保护自己的球门,不让对方进球,也要准确地将球打给自己对员,不然就很容易失分。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紧张刺激的比赛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团队意识,也增强了班级的积极荣誉感。
除了木球这项运动,我们还知道有赶老牛、掼牛、汤瓶拳等有趣的回族运动。
篇终:回之结语
在整个《你好,回族》班本主题开展中,我们始终追随着幼儿的兴趣、问题和需要创设活动。从一个大范围缩小成幼儿感兴趣的民族,不仅知道了我们大中国有56个民族,认识了以前自己所不知道的民族,还了解了沙世宇小朋友民族——回族的文化艺术,通过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探索、操作等方式解决各种问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幼儿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愿孩子们永远有一颗爱国的永恒之心,为我们开创出更多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