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程一珊
[导读] 新课改不断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基础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程一珊
        陕西省汉中市中山街小学 723000
        摘要:新课改不断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基础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把握和运用也是许多语文教学关注的问题。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新的核心概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把握,积极地挖掘语文课本中语文要素的内容,将语文要素与课堂教学紧密地关联起来,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实现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教学方法

一、引言
        语文要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要运用好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内容和语文要素之间的衔接关系,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本文将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的特点出发,分析和挖掘如何利用好语文要素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融入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教材呈现出的特色
(一)强调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
        当前语文教材侧重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知与表达,以往的教学侧重于学生去摘抄优美的句子,但学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才算优美的句子呢,很多时候这种句子积累就以课本给出的答案或者是老师指出的句子作为标准。而当前的教材改变了这一方式,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学生可以选择去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而不是被动接受书本的答案,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教材中还比较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挥,以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在第一单元中人文主题为自然之美,其中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表达训练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二)关联式梯度教学突破阅读难点
        当前的语文教材比较注重不同课文以及不同年级之间语文要素的关联性和衔接性,如在不同年级的梯度发展上,我们以课后练习中的复述故事为例,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有了第一个复述故事的练习: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二年级下册则设置了按照图片根据时间顺序写出小动物一天的经历,有了一定的难度;而三年级上下册都增加了口语交际方面的练习,既有推荐游玩地点,又有观点陈述讨论,还有如何将故事讲的吸引人;四年级教材则更加注重交流讨论能力的训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增强;五年级则强调对话中抓住重点以及学会倾听和记录,又有了更高层次的交流。

三、如何运用好语文要素的策略分析
(一)根据教材编排,明晰语文要素特点
        语文要素的挖掘和运用需要教师明白其谋篇布局的侧重点,教师理清课文设置中的用意后,才能明确训练方向,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比如三年级上册中阅读策略这一主题下,语文要素是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展开唤醒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意识,实践并总结“预测”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通过讨论比较和交流等引导学生掌握预测这一策略。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引导学生做“预测”,要先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再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并且产生阅读和预测意识。只有教师真正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实现小学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借助画面,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当前的基础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自主性的培养,在教材中多体现为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增加图画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习不再枯燥。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注重对课文中图片的利用,侧重于文字的教学。而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需要将课本中的图画合理利用起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在一年级下册人文主题问号中的《小壁虎找尾巴》这一篇课文,就可以利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先让学生通过文中插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观察画面,教师在此过程中再讲述文中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图画中的内容,待学生理解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文中的故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利用课后习题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课后的习题的安排也体现了语文要素的延伸与拓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征,从课后习题入手,来引导学生训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从二年级的教材开始,课后习题比较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训练,也有复述课文的内容。此外,不难发现,课后习题也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来循序渐进地进行设置,而教师就要将这些习题利用起来。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语文要素体现了当前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要素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的侧重点和教学目标,以便提升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综合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把握好语文要素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授课策略,才能不断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锋.把握课后习题的特征,落实小学语文要素[J].山西青年,2019:149.
[2]李春红.例谈统编版小学教材语文要素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9:59.
[3]钟智芳.精准把握语文要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9: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