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青莲
广东省阳西县第一中学
摘要: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为此,教师在实际授课当中,既要引导学生合作进行探究,又要巧妙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为学生构筑一个好的数学建模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成效,实现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需要教师予以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建模素养;培养方法
从目前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情况来看,培养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上,予以重视的是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学习,至于建模素养,则很少去关注和重视,也很少针对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说明:
一、做好导学工作,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建模环境
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来说,想要实现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做好导学工作,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建模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获得提升。
例如,在“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好的数学建模环境,可以分几个步骤来展开教学。第一步,课前导学,构筑数学建模环境。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进行预习。同时还需要在导学案当中提及课堂所讲述的知识点,并注重数学生活问题的代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试着解答“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按照s(t)=3t2+t+4的规律做直线运动,求s′(4)”这一数学问题,并总结其中所蕴含的规律性。第二步,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求解的情况,为学生创设“如何由瞬时变化率的概念探求函数y=f(x)在x0点的导数定义?”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试着应用数学建模思维来进行作答,进而在不影响教师原来的教学任务基础上,使得数学课堂始终处于数学建模的环境当中。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一个思考的环境。第三步,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呈现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来说,虽然学生主导着课堂,但是距离自主建模依旧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一些数学建模活动,比如,数学建模竞赛或则数学建模兴趣活动等,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数学建模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深度研习教材,切实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除了需要教师做好导学工作之外,还需要深度去专研教材内容,多试着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质疑,以此来带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欲望,提高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一课的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需要教师深度研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当中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利用导数知识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解决一些恒成立的问题。并根据教学的重点,设计教学方案,切实做到统筹兼顾、详略得当。随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并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试着利用学习小组的形式来集中进行探索,进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导数知识的认识。最后,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一些数学例题进行讲解,充分挖掘例题、习题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题型结构,积累解决同类型问题的经验,断完善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进行变式教学,一题多变,一图多变,寻找题目的本源开展教学,立足基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抓住题型的本质特征,以不变应万变。
三、重视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育提升
教师所有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自觉学习获得数学建模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还需要对课堂教学环节予以关注和重视,对现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出调整和优化。
例如,在“导数的运算”一课的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复习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试着简要阐述一下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并试着借助讲练结合、学生自学、合作探宄、学生模拟老师讲解等方式来让学生具体阐述一下求函数导数的方法是什么。随后,教师可以就“函数y=f(x)=c的导数以及函数y=f(x)=x的导数以及y=f(x)=x2的导数”的新课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具体学习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学会预习、听课、记笔记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为了切实实现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还需要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来绘制导数函数的图像,从而在绘制的过程中树立起一定的建模思想,提高对导数相关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其不仅需要教师聚焦数学建模素养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还需要结合教学实情,借助高效课堂教学的优势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踊跃性,鼓励和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到数学建模活动中去,从而在参与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明琴. 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173-174.
[2]郑叶群. 如何把高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渗透于课堂教学[J]. 教育现代化,2019,6(23):253-254.
[3]王也.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建模思维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5):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