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兴
广西浦北县实验小学,535300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科技时代发展之下的重要产物,已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应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之中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热情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以求取得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益,争取使学生感到参与数学课堂获取知识与技能是一种十分享受的过程,而本文将会对多媒体技术与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作一番阐述说明。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有机融合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数学注定会是一门重点学科,但是同时不少学生也感受到了学好数学知识是一件非常具有难度的事情。特别是在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传统教学时期,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新时期教育领域中的普及,教师教学数学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都有所降低。基于此,身为一名处于优质教育资源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摒弃掉传统时期的教学方法,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体现自身的课堂主导性,借助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情绪,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处在充满生机的课堂环境中高效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师生合作呈现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身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这一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作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融入生活元素
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被公认的,而融入生活元素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也已经成为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必须要付出的实际行动。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融入在学生认知范围内,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生活元素,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情感参与到课堂当中,完成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
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节为例,首先,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运用人民币买卖东西的情景引入了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应用价值的,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初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然后,为学生介绍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了常用面额的人民币,通过指导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买卖东西的场景,帮助其了解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使学生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人民币的功用,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教育,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这样,通过融入生活元素,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学习价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意识,深化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顺利完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以多媒体技术展示形象画面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不乏一些需要具备抽象性思维能力才可以消化的知识,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基于此,作为一名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知晓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于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授课之时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形象画面,集中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数学知识,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求能够取长补短,顺利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呈现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以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为例,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态地演示了画圆的过程,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大脑思维想象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哪些物体是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教师以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圆形建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圆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圆的兴趣。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或身边的物体画圆,指名学生叙述了自己是怎样画的,于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为学生介绍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掌握了圆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学习了如何用字母表示圆心、直径、半径。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同圆、等圆做对比,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了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圆这一平面图形有了充分的认识。最后,教师做了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了系统性的整理,引导学生归纳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这样,通过以多媒体技术展示形象画面,激发了学生极强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精神有了高度的集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一门充满美的学科,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意识,切实深化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实现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绽放出了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导入优质问题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所持有的是应试教育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往往会对其实施题海战术的策略,这令学生的学习状态陷入了被动,甚至成为了做题机器,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基于此,作为一名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向学生导入优质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助力学生享受性地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以求充分实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意识,绽放小学数学精彩课堂的目标。
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时间》这一节为例,首先,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了钟表的图片,对学生提问道:“它是什么?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从而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入了学习目标。然后,教师通过合理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了钟面上刻度的含义,并以直观操作与演示的活动,带领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讨论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1时=60分。之后,教师通过操作钟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了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了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通过导入优质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学生享受性地学习了本节课知识,充分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绽放。
四、以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面对教学难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但今时不同往日。基于此,身为一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优质的教育资源,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再通过“引导式”的语言对学生加以恰当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难点的勇气,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期望可以完成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
比如,以教学《节约用水》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以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教育,同时介绍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滴水一分钟”的实验,使学生了解了实验过程,而后将学生划分成了实验小组,让学生合作做好实验数据的整理,思索如何测算水龙头在单位时间内的漏水量,由此学生又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强化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为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做了良好的铺垫。最后,教师做了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了如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这样,以多媒体技术展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提升了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加强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助力学生高效获取了本节数学知识与技能,顺利完成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任务。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相信还有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意识的优质教学策略,只需要我们以不断更新的教学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而让学生爱上参与数学课堂,享受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最终通过恰当的引导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实现多媒体技术的价值,取得最优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宝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作用的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1):170-172.
[2]张欣玲.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0):141-142.
[3]毛学功,胡恒.多媒体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J].数字教育,2017,3(04):77-80.
[4]马永玲.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