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杨造雄
[导读] 数学一直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造雄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第二中学 545507
        摘要:数学一直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等,不断探索优化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此,本文从“注意利用多媒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对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结合过程性评价”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初中数学的有效开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自主合作;评价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便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切实的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也不佳。为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此,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一、注意利用多媒体,降低数学知识的枯燥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技术进入了大多数的课堂中,这引起了现代教学的巨大变化,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分析如何将数学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有效融合,提高自身的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将一些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生动和有趣,从而给予学生更好的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进行改观,使其可以更为期待上数学课,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部分的时候,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可以为学生播放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片,如一些著名建筑、动植物、艺术作品、图标、日常生活用品等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观察、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这节新课。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定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去体会对称轴的存在,让学生去学习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得到一定的保持,能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内容,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可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注意利用多媒体去进行数学教学。
        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锻炼学生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正确运用任务驱动来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化和探究性的,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应该得到一定的体现,教师应该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让学生可以得到学习能力的锻炼,而不总是依赖教师。并且,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因此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势在必行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四至五人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也就是结合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提高分组的公平性合理性,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更高效的开展。对于学生小组,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出一定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去合作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对于这部分的数学知识进行掌握。之后,每个小组都要针对自己的探究学习结果进行汇报交流,以避免个别小组浑水摸鱼。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不断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指导,避免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主体性、积极性的调动,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学生没有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总觉得学习数学只是应付考试罢了,这就导致学生纯粹为考试而学习数学,很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切实做到的就是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乐于参与数学学习。为此,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实践,使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的内容,去结合这部分的知识对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做好统计调查工作,并完成一定的实践报告。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使学生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理论上,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又如,在教学“轴对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分析这些图形为什么要被设计成轴对称的。可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与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
        四、加强对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难免会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而作业就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以此帮助学生降低对于数学作业的抵触心理。在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差异,为学生设计分层性质的作业,保证学生“吃得饱”和“吃得好”。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班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时间去钻研和思考的习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的数学题,引导学生重点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同时结合学生的情况适当添加一些难度适中的拓展题。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主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习题,保证学生完成的质量。结合这样的分层形式的作业,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得到自己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避免对于数学作业产生抵触心理。
        五、结合过程性评价,提高评价的合理性
        评价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也是促使学生改进不足的必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评价这一部分,改变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的不足,结合过程性评价,来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帮助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不断的进步。
        例如,针对学生的每节数学课上的表现,教师都需要为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比如能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发言,能够和其他同学积极合作,等等。以此帮助学生可以保持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对于学生的不足,教师要在评价中帮助学生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为学生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以此促使学生可以有效改进不足。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壁垒,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不断优化课堂结构,进而切实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以上就是本文的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剑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改善分析[J].才智,2017(35):96.
        [2]石迎春.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51):375-3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