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肖云峰
[导读] 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新课程的改革步伐也不断加快
        肖云峰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高级中学    313100
        摘要: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新课程的改革步伐也不断加快,课程的改革就是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同时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高中化学也不例外,许多化学教师都希望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合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新课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化学思维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构建策略;新课改
新课程理念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然而,化学教学传统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知识为目的。教师与学生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的培养,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效率课堂远不能适应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要求。真正的教育是为孩子终身而奠基的,而不是为了做题和考试,课堂不能仅仅围绕做题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根本。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旧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产生的冲突
在实施了新课改之后,高中化学教学领域诞生了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虽说生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其实都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其化学考试的卷面分数”。新课改的影响之下,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其实“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变,于是大部分高中生均在学校、家长和高考的压力之下放弃了自己在“化学世界”中的兴趣爱好,重新回归到了以“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模式之中。由此而产生的冲突不仅会使教师变得迷茫、无法把握准确教学重点,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平衡而产生的冲突
高中化学在经历过“新课改”之后,其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这要求教师在关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但如何平衡两者的权重关系则成了笔者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有侧重点,以理论知识为依托学生才可以顺利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之中并保证学有所获,当然如果过于重视实践教学那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其实也很难跟上教学节奏,这时化学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缺少理论支持的“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分析,当前部分基层教师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间权重关系的把控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迫于高考的压力,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重视理论、什么时候该重视实践教学。教师摇摆不定、学生学起来自然是“一头雾水”,由此而产生的矛盾或冲突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高效课堂的前提是高效备课
备课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前提。只有课前制定好计划,课上教学才能在预期的轨道上前进,达到教学效果。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大多是参考教科书按部就班的复制粘贴给学生,很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深入研究。在新课改的要求中,需要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深入研究教材,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实践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年级来划分小组,进行小组高效互助备课。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经验分享,通过对不同班级的综合了解,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备课计划。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认清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性,切不可一个计划整班输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二)师生互动提升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新课改的理念除了要建立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之外,还有一个大前提,或者说是成功实施这一计划的基础,那就是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体现。只有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喜好来创设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并且通过学习的过程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互动互学中共同进步。
例如,“钠的性质”这一课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在水中加入钠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并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并溶为小球状?在现实生活中,又见过那些类似的场景?”通过问题学生们可以进行讨论和想象,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和引导,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通过互动交流,来达到掌握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
(三)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度
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能够充分践行生本教育理念,非常符合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新时代。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内心要有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以浓厚的学习热情主动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力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呈现出精彩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这一节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之后对学生介绍关于门捷列夫的事迹,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交流所了解的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奠定后续的教学基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对学生提出合作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然后,教师询问学生的学习成果,重点对学生讲述堿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最后,教师做课堂小结,对学生强调学好元素周期表对化学学习的帮助,由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组织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教师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于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改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充分呈现出精彩的高中化学课堂。
(四)加强生活教学,展示化学应用性
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极强的应用性,而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价值。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懂得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加强生活教学,展示化学的应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感受到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是有价值的,如此必定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新课改背景下绽放出精彩的高中化学课堂。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分类》这一节时,首先,教师以现实生活中商场里多样性的商品摆放导入新课。然后,教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对化学物质的所属类别进行分类,帮助学生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两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又通过一些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检验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能力;之后,教师为学生介绍分散系、液体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引导学生根据分散质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最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学习内容,让学生交流学习收获。这样,通过加强生活教学,展示化学应用性,使学生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在新课改背景下绽放出精彩的高中化学课堂。
        结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发展中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保持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态度。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在心中长期存有创新教学方法的思想,从而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最优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娜.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2019(07):55-56.
[2]高金娥,董希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分析[J].名师在线,2018(18):
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