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英
武乡中学校
摘要:高中环节的地理知识教学将合理的塑造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德育教育在地理知识教学层面的合理渗透,为高中环节地理知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对于如何更好的解决高中环节地理知识教学难题,搞好高中地理的德育教育渗透,本文将依据高中环节的地理教学特性,对德育教育对高中地理知识教学的积极主动影响展开剖析,并对其在地理教学层面的合理渗透开展论述,以此为高中环节地理知识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渗透;德育教育
地理教学内容比较丰富,许多教学内容以图片配文字的方法展现给学生,在许多知识要点蕴涵有比较深厚的品德教育要素与观念内涵,因而,在德育教育持续推进的今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十分重要。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能根据地理艺术表现手法去感染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协助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生活观念,身心健康的审美情趣及优良思想道德。
一、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时存在的不足
教师是高中地理教育的设计师,老师的素养及教学观念影响着地理教学活动的品质。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动,很多老师更改了本身的教学核心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健全本身的教学方式,提升了自身的技术专业素养。但也一些高中地理老师尽管接纳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可是并没有把这种优秀的教学核心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教师过度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及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不重视,在教学中也欠缺德育教育的渗透,因此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影响着对地理知识的把握水平。很多高中地理老师在开展教学时依然选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不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塑造,没有选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促使学生欠缺学习地理的兴趣,造成高中地理教学品质不高。而老师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也较为单一,尽管一些老师也对学生开展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可是方法较为单一死板,没有把德育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起來。对学生而言那样的教育方式欠缺诱惑力和创意,造成渗透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不佳。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以德育教育为中心,促进品德教育发展
高中环节的地理知识教学以地理环境为关键,因而要搞好地理教学知识社会观的塑造,根据德育教育渗透,开展品德教育提升,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塑造学生恰当的唯物人生观,将有关的德育教育内容与地理知识相结合。比如在对洪涝灾害的内容叙述层面,老师要对学生确立洪涝灾害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剖析洪涝灾害的造成缘故,提升学生对洪涝灾害的了解,并保证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以人们社会经济发展及当然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趋势为导向性,对地理知识教学在学生恰当价值观念、人生价值观及社会观塑造层面的功效开展深层发掘,使各类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均可以与德育教育保持一致,为目前的德育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二)在地理教学中感受自然之美
高中环节地理课程内容是必修课之一,也是在我国德育教育全面推行的关键平台,另外学生根据地理课程内容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风采。如在开展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民俗风情”内容的教学时,地理老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田地,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是自然界给与了大家美好的生活。进而在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外,让学生培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观念水平有比较积极的作用。
(三)发掘地理教材内容中的品德教育素材
地理是一门以地理自然环境、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为具体内容的课程内容,在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素材。高中地理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地理教材中的这些德育教育素材,对学生开展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及法纪观念的文化教育,使学生产生可持续发展意识。高中地理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深层次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学生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如在开展地理自然环境的全面性和差异性教学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班集体就如地理自然环境一样,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班级中不能缺少的一份子,这就是全面性;而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又有不一样的个性特点,这就是差异性。因而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的差异,用一颗豁达的心接纳其他同学,从而把班级建设的更强。教师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把地理知识与德育教育融合起來,做到寓教于学的目地,有目的的塑造了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充分运用了地理文化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使用价值。
(四)地理教学中多层面渗透德育教育
从教育的理论内容考虑,多层面发展地理内容教学,逐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以地理知识教学做为关键的辅助教学,提升目前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对品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了解,防止学生在德育教育知识学习上出现排斥心理,从地理知识教学的起止环节对德育教育开展综合型整理,保证各类教育内容均可以合乎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需求,防止品德教育在地理系统化教学方面出现知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由浅入深的提高学生对品德教育知识的了解,防止由于急于求成对德育教育品质及地理知识教学产生影响,自始至终将德育教育做为地理知识教学工作中进行的关键内容,进一步确立品德教育在地理知识教学的必要性,协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外,塑造优良的人生道路意识,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将来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及优良品行的提高做埋下伏笔。
(五)在地理活动和研究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和研究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高中地理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关键,有效设定德育教育的教学总体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渗透,达到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目地。如在开展民族地方自治的地理基本常识教学时,老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民族政策及民族大团结的文化教育。除此之外,研究自然环境中,高中地理老师要有目的的塑造学生的探寻精神和探索精神,根据活动内容塑造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观念,协助学生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
(六)深层次的发掘地理课程中品德教育教学要素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更强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地理老师理应深层次的开展地理课程内容中德育教育要素的发掘,充足的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对高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这就规定在开展地理教学备课时,要深层次的对地理教材内容中蕴涵的德育教育内容开展发掘。根据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也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性。除此之外,地理教材中包括有较多的插画图片,许多插画图片通常包括有较多的深刻含义,这就规定地理教师要搜集信息,对地理教材中包括的德育教育知识开展深层次的发掘。
总的来说,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开展,塑造学生优良的社会发展意识观念建立知识系统架构,协助学生从社会发展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的完善自我,集中体现德育教育在地理知识教学层面的具体作用,从实践活动中开展探寻,从探寻中开展累积,逐渐提升对高中环节学生地理知识教学中品德教育教学的开展,为学生优良个人行为素养的培养提供综合型文化教育协助。
参考文献:
[1]迟令峰,张霞.刍议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
[2]杨大志.浅谈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