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金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沙地小学
摘要:目前,各学科教师都在追求有效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实现高效教学的可行性与方式方法,目的是要不断优化学科教学结构,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且能学会学习,在未来也能长期坚持自主学习,且能不自觉地从学科思维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此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将发挥重大作用,既可拓展课程资源,突破教学时空,也可优化教学互动、教学因素的组合结构,是实现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组织数学活动。本文将从利用移动通信实现线上互动、通过智能工具实现有效教学、通过网络资源丰富学科内容三个角度去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组织数学学科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策略
在很长一段发展期内,小学数学教学都是以教材、教室、教师为中心的,因为在过去信息交互不及时、不全面,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面对面”为主要形式的现实环境下,教师被看成是真理的化身,而课堂活动则是实现师生互动、传递数学知识的基本场所,教材也是最为重要的知识媒介。但是,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一教学结构受到了极大冲击,学生可以自主整理网络信息,也可利用数字化平台内化数学知识,师生双方的互动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活动之中,双方可利用虚拟网络实现实时互动。由此,则必然会影响数学教学模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客观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以便切实优化数学教学质量。
一、利用移动通信实现线上互动
线上互动是一种借助网络平台去引导教师、学生交流信息的一种“非面对面”合作方式,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重要保障。目前,微信、QQ、钉钉、微博等多个软件的普及使得人人交流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而且只要有网络支持,基本不会出现信息延迟发送的问题。如此,则可确保师生双方能够及时互动,而这就有利于消除师生双方交流信息不对称的现实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与学生实现线上互动,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就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要求本班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本课知识。由于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读规律,且学习了加法概念,掌握了加法算理,且能够准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数学算式,所以只要学生能够认真预习,则可合理推测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法。为此,笔者就在数学课前与学生进行线上通话,了解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了预习任务、产生了怎样的认知困惑等。由此,本班学生则可产生一定的紧迫感,自发约束个人行为。而且,笔者也通过线上通信了解了本班学生的认知困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进位加法”存在认知疑虑。据此,笔者就由此整理了数学材料,设计了数学问题,以便让学生集中精力去掌握进位计算方法。
二、通过智能工具实现有效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被看成是教学辅助手段,是推进教育计划,实现课程目标的媒介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同时积累感性认识与理性推理经验,否则将难以内化数学道理,也有可能无法顺利迁移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开发智能工具,以便有效辅导学生,使其实现有效学习。
1.制作多媒体板书
多媒体板书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智能化教学工具,小学数学教师可在备课时利用相关软件制作融合了多形式的媒体资源,创新板书内容,保证板书可以切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实现有效学习。如此,则可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制作多媒体板书,以便改善课堂互动模式。
就如在“认识乘法”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乘法概念,笔者就在备课时制作了多媒体板书,以便节省在课堂上书写板书的时间与精力,更好地观察学生,使其实现有效学习。首先,笔者在多媒体板书的封面插入了艺术字,写下了“认识乘法”这个教育主题,然后插入了一些图片,据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多个相同的数同时相加”这一代数知识,使其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乘法概念,使其能够顺利进入新知探究状态。接着,笔者就在多媒体板书中展现乘法概念,还会使用电子笔做批注,圈画出乘法概念的重点内容,以便让学生及时内化乘法概念。接着,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板书展现了多个乘法算式,同时自主整理出乘法算则,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笔者会通过多媒体板书展现知识结构图,据此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值得强调的是,在多媒体板书的支持下,本班学生基本上都实现了独立思考,能够做到边听边想,切实改变了学生机械接受现成知识的学习状态。
2.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模拟了人类大脑运转规律,通过层次鲜明的标记,直观的图画、符号与文字去展现知识结构的思维工具,虽然可以手绘,但是现在也已经研发出了丰富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教师、学生都可据此制作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结构。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制止思维导图,据此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意识,让学生切实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
就如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制作了思维导图,全面归纳了加法与减法的内在关联以及加减混合算则,希望学生可以切实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在制作思维导图时,笔者会与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自主梳理加法、减法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律。如此,本班学生则可切实积累有效学习经验,且能不自觉地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切实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另外,笔者也鼓励本班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鼓励学生积极归纳数学知识、学习经验、解题方法,切实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实现有效学习。
三、通过网络资源丰富学科内容
课程资源是落实数学教育的知识媒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会受到课程资源的直接影响,显然,课程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开发、整合网络资源,补充并拓展数学教材内容,让学生据此全面了解数学文化,使其渐渐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结构,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做准备。
就如在“24时计时法”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全面接受数学文化史的人文熏陶,使其了解24时计时法的来龙去脉、应用范围,笔者就通过互联网搜索活动全面整理了自古以来国内外人们所选择的计时方法,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人们的计时方法,由此补充了数学文化史资料,让学生为古人智慧感到震撼。同时,在这些数学文化史资料的辅助下,本班学生也能明确意识到,计时方法在不断简化、统一、方便,而这就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24时计时法”一课知识,使其产生数学欣赏意识,更易于全面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累有效学习经验。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辅助功能可以切实改善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思考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方向,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不可盲目滥用,要坚持科学有序、深度整合的原则,从而切实优化数学课程的教育结构,改善数学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盛雪.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优质课的融合——以“分一分”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18(21):92-95.
[2]闫春阳.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28.
[3]陈文君.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上“活”小学数学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