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智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3637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改变,高中院校不再只专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方面加以重视。因此,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大德育方面的教育,以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针对高中化学学科,研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德育教学;融合
当前高中教学中,要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式,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完善具有公平性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学校实施德育教育主要的途径就是学科教学。高中生作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德育教学的开展从任何角度来说都不能放弃这个主体,要积极借助学科教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实施德育教学,将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思想觉悟,将有助于强化高中生的自身修养,也能促进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中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高中时期也是学生从精神上获取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作为高中生,一个最崇高的也是最基本的品德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挖掘高中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同时还要挖掘课外知识,借助有利的时机,向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高中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上,应该成为各个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责。教书育人的理念就是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在课内外都要积极渗透德育教学。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积极将德育教育凸显出来,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有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下面分析了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高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印证得出的结论,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到其中的科学道理。德育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学习效果。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端正价值观,本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去客观、科学地看待事物,并且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对提高我国公民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化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融合途径
1.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内在的德育需要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生、社会认知能力和看法,所以,对待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排斥教师或者他人干涉自己的想法,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遇到事情不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因此,使得教师没有办法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导致学生表现出异常时,教师才有所察觉,这个时候再对学生进行思想偏差的纠正就晚了。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点,教师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能觉得自己只负责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自己没有关系。使得学生没有被及时指导和教育,错过最有效的引导时间。于此,化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学习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和认可,从而愿意对化学教师敞开心扉,有利于教师获得学生心理、思想的最新状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时。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化学是什么呢?你们又是怎么看待化学家的呢?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自己可以掌控学习的舞台,从而调动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展现的价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如果遇到有学生不愿意参加问题的讨论。教师要给予及时鼓励。教师的鼓励将会激发学生的动力,遇到上课捣乱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细心的劝导,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和亲切。这样的化学课堂,可以让学生彻底放松下来学习化学知识。在课堂中自由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快乐和满足,促使学生获得自由、自我认知和肯定。这也是德育教育最终追求的目标。
2.借助化学实验,培养社会责任感
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人口、环境和能源三者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当前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艺技术的推陈出新,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得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全球变暖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雾霾问题、有害废弃物的处理等问题,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威胁。所以,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向学生贯彻“绿色化学”观念,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环保意识。比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氮族元素”这一课的时候,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主要物体就是氮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因为受到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就会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这样就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在对“氧族元素”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说到硫的性质时,向学生讲解硫的氧化物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将对人类的健康生活产生危害。在讲解“卤代烃”的时候,就会说到氟氯烃具有无毒不燃、稳定高效的特点,但是如果广泛地使用,就容易对大气臭氧层造成严重的破坏,将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在化学研究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化学实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探究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积极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借机对学生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对实验教学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研究如何处理,积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变废为宝的意识,开展绿色化学探究教学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利用高锰酸钾制作氧气的残留物,学生可以用氯酸钾来当做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实验所最终形成的物体可以将其制作成钾肥,促进植物生长。可以看出,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行有效地培养。
3.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由于高中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盲目的崇拜感。所以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追星一族,有些学生对国外明星盲目追崇。使得学生对国外的生活和学习充满好奇和向往,从而使得现今有大量的人才前往国外。辜负了祖国对其的栽培。化学学科教材中有非常多爱国主义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对学生进行适时渗透。例如,教学“钠、镁及其化合物”中钠的化学反应时,教师可以通过加热金属钠,让学生观察化学现象。加热时需要用到火。这时教师可以对火进行展开讲解,在中国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学会利用火。这也是化学发展的开端和基础,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后来人们利用火制作陶瓷、冶炼金属等等,这些技术都是领先于世界各个国家的,让学生体会中国技术的先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火药发明。通过火药教师还可以进行知识的延展,学生讲解造纸术、指南针。让学生知道这两项发明和运用领先世界各国好几个世纪。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和教师的介绍。可以深入对祖国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之情,以此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效的实现了德育渗透。
总之,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也要积极渗透德育教学。高中化学课程中实施德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就是高中化学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积极利用,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德育虽然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德育教学也不能影响到正常的科学知识的讲解,不能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高中化学德育教学应该和科学知识的讲解融人一体,而不能简单地割裂。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教学,以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向学生开展德育教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第一阵地的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宁.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9,(26).
[2]杨兆华.立德树人,打造化学文化课堂——论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3]吴琼.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