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学生学习资源,创建地理优质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刘乐霞
[导读]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习资源的开发愈来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刘乐霞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滨海国际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习资源的开发愈来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多教师课前、课后、课堂上费劲脑汁,想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资源,然而,他们忽视了学生对学习资源的自主开发,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造成了学习资源的浪费,危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近几年在地理课堂教学工作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学生的学习资源,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学习资源;学生问题;学生评价;高校课堂
一、借助学生的互查,代替教师的提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是单一的教师提问,学生被迫应付,影响了学生主动思考,让班内分成6——8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依据所学内容,各小组进行主动、全面互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步骤:
        1、首先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去下一小组去检查,并统计好得分情况。
        2、当某个同学展示出现困难时,小组长及时安排本组成员补救。
        3、检查目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是学生自己的责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落实每位同学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二、借助学生的生活地理知识,让学生在“有用地理的情感”中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借助学生的生活地理知识,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能将枯燥的地理原理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相结合,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而且会表现出极大地求知欲,甚至学以致用。
         具体步骤:
         1、课前,教师首先提出几个与本堂课原理、规律有关联的生活常识问题。例:学习“气候类型”之前,我提出了两大问题:
         (1)、观察:我们当地(华北地区)此季节(正值夏秋)的主导风向?回想冬春季节的风向?
        (2)、思考:我们当地盛行风产生的原因?
         2要求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有目的、有针对性课下观察、收集、讨论、甚至咨询家长与问题有关的生活知识,
         3、借助同学们观察、收集、讨论的结果,课堂上同学们对问题会争相发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像学生学习“气候类型”,不仅明确了我们当地的风向,还理解了当地盛行风产生的原因,有些同学还学以致用,提出了今后当地发展工业区、居民区的合理布局。
三、借助小组合作,破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渗入,教育上不断推出“345优质高效课堂”、“271工程”等“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讨论与讲解,更易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不断破解教学难点,擦出智慧的火花。


        要求:
        1、对难点问题课堂上小组长首先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然后组内共同讨论,做到全员参与,高效讨论。
        2、边讨论边做记录,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组内形成统一认识,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展示的准备。
四、借助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师生共振”“师生相长”中学习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设置课堂问题,教师问,学生独立回答或合作回答,一旦没有回答到“规范”答案上,教师就否定,学生始终处于“被问”的角度,很难主动探究当堂所学的内容,课堂上学生学习主动性往往被压抑,而课堂上借助学生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主要方面有:
        1、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没有走教师的“思维”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障碍、困惑、误区充分暴露,让学生的“思维障碍、困惑、误区”成为“课堂上的问题”;
        2、学生根据当堂所学的内容为老师和学生设置问题(自己的总结或疑问);
        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 并且能锻炼学生发现、总结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同时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探讨问题,会形成师生互动、师生共振、甚至师生共鸣的积极、热烈的学习局面、课堂上学习“大潮”不段涌现,在师生共同学习中,学生抓住了课堂学习的关键和实质,也促成师生相长。
五、借助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在认清自我、相互欣赏中学习
        课堂上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评价的状况,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相互欣赏。
        1、进行自评——认清自我
(1)找出自己的优势、闪光点,形成资源共享,给学生增加信心。
(2)找出自己的差距、不足,进行改正,让学生务真求实、戒骄戒躁。?
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敢于正确对待自我,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
        2、同学互评——相互欣赏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互评,学生参与,也就是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让学生感受到同学的价值,学会相互欣赏。
        3、参与评价内容的制定——评价过程公平、合理
        让学生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师与学生“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过程更公平、更合理,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获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吴晓琴.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  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J]. 新课程(中),2014,(08):152.
        [2]曹东. 高中地理学习资源库建设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