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韩秀芝
[导读]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教育教学也正在面临着全新的改革
        韩秀芝
        山西省实验中学,030002
        摘要: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教育教学也正在面临着全新的改革。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上,课堂就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都是通过教学课堂来了解地理相关知识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主张“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全面、充分发展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不断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观和教育教学观的发展,有利于地理教学的实施。地理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地理知识的有效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多媒体;改变模式;注重创新;小组合作
        地理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从核心能力的角度来看,地理教师应积极和全面探讨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核心地理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程作为其主要载体已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也全面展开,在初中地理课程改革中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而教师也应该深入研究和探索初中地理教材,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努力探索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接下来笔者将从多媒体、改变模式、注重创新、小组合作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更有效地展示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点,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综合应用能力。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优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更积极有效地开展地理学习,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改进。
        例如,以学习《海陆的变迁》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会利用课下的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然后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设计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沧海桑田”这一成语故事所表达的含义,从而引发对海陆变迁的思考,让学生明白地球自形成以来,海陆变迁就一直在不断的发生。随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大陆漂移的视频动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海洋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也为后面学习板块运动奠定基础。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进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地图引导教学模式引入初中地理课堂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因为学生们对世界地理的地形、经济发展和风土人情的深入了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借助一些工具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展示、音频的播放,甚至是教师在黑板上的“绘画”都可以传授初中地理知识,有效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来了解地理知识,逐渐形成地理思维,进而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例如,以学习《世界的气候》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会了关于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时空的分布,学生们已经具备了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能力,也知道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因此,在这些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会播放一些世界各地的旅游宣传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25分钟的时间,根据播放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围绕着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讲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使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虽然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设计中节省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如果学生想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模仿教师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模仿得到问题的答案,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观念,帮助学生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以学习《埃及》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提出相关问题:尼罗河的源头在哪里?它最终会在哪个海洋里?它去哪了?课前准备好的埃及简要模型图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然后给学生们5分钟阅读教材的时间,随后我会根据我提出的地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摆脱了传统的思维模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社会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素质具有显著效果。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教师和学生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整合,还可以不断地从其他团队成员那里获取知识,从而不断地拓展和提高自我认知。
        例如,以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这一章为例,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们10分钟的小组合作时间,让学生事先了解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个环节进行之前,我将根据本课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1、根据我国不同的区域特点,思考一下我国的基本国情。2、东北平原为什么会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3、如何根据家乡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家乡的经济?随后让学生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本课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优生带动差生,帮助每一名学生掌握本文的重点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总之,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热情、自学习惯、自学能力时,那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上升,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索的学习习惯。当然,无论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课堂情况和学习情况。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太丰富,可以说,它是一个全面的改革,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和先锋,我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学习、探索、创新、,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参考文献:
        [1]刘洁玙.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4):35-38.
        [2]贺鱼霞,更登格西.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亚太教育,2016(28):49.
        [3]金守耕.浅析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3):166+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