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刘健华
[导读] 小学教育是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关键,小学教育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是班级管理。
        刘健华
        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255130
        摘要:小学教育是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关键,小学教育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综合能力等。小学生年龄小,思想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对生活的认识非常有限,需要通过班级管理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未来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文化教育,而且要把德育思想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从小受到良好道德思想的熏陶和感染,确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班主任为切入点,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为小学生教育管理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优化策略
        在提倡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育任务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做一个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人。小学生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给学生更好的教育指导,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还要全面发展他们的思想和道德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自身修养,做好示范指导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在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班主任的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互为彼此的镜子,班主任首先要影响学生,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就会模仿班主任的行为,班主任可以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自己的教育成果。班主任要在教学管理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并进行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成为更好的人。
        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睡懒觉,没有深刻的时间观念,学校要求学生早上8点前去学校,下午2点半前去学校,但大部分人不能按时到达。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我决定一边对学生讲一定的道理,一边为学生树立实际的榜样。我基本上每天早上7点半前去学校,站在教室门口等每个学生准时上学。下午放学后,我看着所有的学生安全离开学校。经过长期的持续,所有的学生都受到启发,每天都能早点到达学校。这样以身作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二、根据学生的特性,开展有趣的活动
        班主任想切实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理论,还要开展一系列实际行动和教育实践,使学生在许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班主任在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也要听取学生的活动意见。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有了班级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活动自主性,同时发展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比如,班主任可以配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卫生教育活动,在开展具体活动之前,请学生写下自己的建议,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具体的制定,参加活动的学生都会被感化,最终建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成为爱护环境的好公民。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看到班上的废纸就会马上清理干净,也会主动整理班上的小花,还会在扔垃圾时注意垃圾分类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更加清晰,小学生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接受了德育思想教育。
         三、重视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级氛围
        文化建设是班级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学生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进入了班级,自己不是唯一的“关注点”,孩子们的心里难免会产生不好的感觉,也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行为。

另外,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缺乏奉献精神,无法积极完成班级任务。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在班级工作中理解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我以“和合文化”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即“合作学习、和谐交往、合力建设”,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其中“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理解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和谐交往”,是指学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合力建设”,是指树立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在学生班级中自主创造班级。在这样的文化建设下,班级氛围良好,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重视班风建设,引导学生合作竞争
        班级的班风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行为标准等,良好的班风能够影响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有积极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通过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例如,我通过在课堂上设立学习小组,引进竞争机制,激发了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意识、团结力,激发了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为了让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小组负责,对学习负责,我为小组的每个成员设置了职位。组内设有学科课代表,负责各学科作业任务配置和作业收发;纪律委员,监督团队课程和授课纪律;设有加强自律意识的学习委员,支持组内成员学习等。另外,进行分组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性格、性别等因素,确保群体间能力水平处于平衡状态,在开展群体竞争时才能确保竞争的公平性,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在这样的管理下,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生的学习主导性和自觉性显著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家校合作,互相联系合作
        小学生接受人生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父母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负有责任。因此,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班主任应该向父母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双方合作中,家长也可以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双方共同思考办法解决。
        例如,在教育管理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感谢意识,我有时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他们分担家务,为父母做饭、洗衣服,为父母倒茶、洗脚等。在这个过程中,我联系了学生的家长,以免家长代替孩子做家务,拒绝孩子。师生共同创造的德育活动丰富了学生课后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以小学生的特性为基础,提供生动的实践活动,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决定了班级管理的效果,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班级管理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为班主任要意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优化班级管理战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应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立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41-42.
[2云洁.建立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32-33.
[3]王淑香.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8(19).
[4]刘哲.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教书育人,2017(8):3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