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琳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导致中学美术教学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视觉艺术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实践技能。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综合人才,满足现代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教师有必要在初中美术课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本文探讨了改进初中美术课教学的策略,为初中美术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艺术教育;教学策略
在初中阶段,艺术作为一门课程受到了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中学美术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改革,教学中引入了针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教学新思路,美术课程的地位逐渐明朗。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从新课程改革视角审视美术课堂教学,并从多个角度更新教学模式,以了解初中美术教学的真实含义,使初中学生能够接受全面的教育并使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1.采用愉快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艺术教育中,教师通常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记笔记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无聊,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大,从而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效果。为了提高美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在美术学习方面感到快乐并体验到幸福,然后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价值和学习美术的重要性,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美术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授各种形式的雕塑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校雕塑开始,鼓励学生思考在学校,广场和企业中使用雕塑的意义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便学生可以提高对雕塑美学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并试着用粘土制作雕塑,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和开展行动,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热情和主动性,并自发致力于艺术创作,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美术教学的学习效果。
2.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初中的美术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知识还很抽象。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仍需努力学习艺术知识。在课堂上创设艺术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情境下的艺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为学生提供创造学习艺术的内在动力。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创造性地计划教学情境,以使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及水平。
例如,在讲授“艺术可以还原现实生活”一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评估和艺术水平,作者利用多媒体图形和文本以及音频和文本共同来创设一种真实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可以共同分析和交流。例如,通过展示诸如“第一宝贝的抚育”之类的作品来让学生评估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品,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画家用什么方法表现母亲的爱?”这一问题的分析讨论来欣赏艺术品。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后,他们解释说他们正在分析绘画的“色彩,色调,图像”和其他方面,发现了两幅绘画之间的相似之处,同时领悟到两幅绘画之间的差异。这些绘画分析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教师教学效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指导学生合作以丰富艺术课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生从“想让我学习”转变为“我想学习”和“我喜欢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改善学习,并让他们有机会自己思考问题。
例如,在教我们的绘画展览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之间的区别,并总结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作者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展览的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学生的情绪,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加学生的艺术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探索来发现艺术学习的乐趣和意义,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艺术知识,以便逐步提高艺术的审美意识。
4.在学校教学实施教育改革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和丰富,学习优势得以全面发挥。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适应实际情况,改善教学方法。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将中学生的人格发展需求与教科书内容结合起来,使美术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个性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意识到视觉艺术可以在生活中的任何地方出现,使学生有自发学习的动力。
例如,通过讲授与纪念品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该课程教学环节中渗入创意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体育主题的艺术品,以便学生进行赏析评估,并通过评估,使学生观察和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审美观点,然后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为学校,班级或个人制作艺术品和体育运动等纪念品,并自己选择材料来完成作品。通过这一课堂教学设置,学生将参与创作艺术品的整个过程,这会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技能,并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美感。同时,也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体验到学习艺术的乐趣,感受到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和使用艺术知识的机会,并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5.注意将情感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初中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的艺术课程包含许多有关艺术品评估的内容。大多数艺术品都能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感受。这样的教学内容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情感。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加深对艺术知识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
例如,当老师在解释“中国画笔墨”的内容时,老师可以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以鼓励学生评估和分析作者的绘画意图和表达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语言教学,使学生可以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情感。
6.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已在中学教室中普及。在传统美术课模式中,教师通常通过口头方式向学生讲解美术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为学生找到更多的美术教学资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接受多样化的艺术教育,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兴趣。
提高中学美术课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美术课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意识到美术的价值,并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以达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艳娟.生本理念下如何打造初中高效美术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67.
[2]沈翠庭.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要点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153.
[3] 徐海燕.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