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思思
黑龙江省 兰西县第一中学校 151500
摘要: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以教学为学习中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同时,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强调历史教学应在历史课程中包括独特的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并培养学生对历史和坚强人格的科学态度。”从课程目标的制定到历史课程的发展和总体模型规划的各个方面的要求,都体现了重要的人文主义含义和内涵形式,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深入研究并将教科书内容纳入教学过程。发展人文精神是当前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它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公民的理解以及其他思想意识的培养。
关键字: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生差异,构建适合学生的创新教学模型,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历史是智慧的宝库,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必须基于其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高中的历史教育在高中生人文学科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以发展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而且要在历史学科发展过程中逐步渗透德育方法,以更好地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实践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结合了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里,将在高中历史教学摘要中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注重历史教学元素,丰富学生的人文思维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注重历史教学元素,丰富学生的人文思维”。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想要培养出拥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学生,就必须结合人文素养的核心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思想理解自然界的事物。通过充分发挥关于历史实例“问题导学”的实效性和优势性,能在历史课堂中展现出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自主阐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和规律,形成自主思想和学习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内心的文化素质和各个学科的人文素养,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有效的注重“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的理念。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活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间接的感受到祖国和民族的重要性。一些经典的历史事件能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教育纪录片或者短视频在历史课堂中给学生播放,让他们耳濡目染的接受这些历史的洗礼。当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就能奋发图强,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学习目标,制定出符合时代性和先进性的学习模式,矢志不渝的学习。
二、进行性格分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教学常常与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事件的教学密不可分。如果事件和人物本身与教学过程是分开的,那么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就是一种空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典型历史人物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在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创造和发展中也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他人的生活和思想来了解自己的生活价值,并基于对历史经验的了解来培养当前的幸福生活。
例如,拥有两弹一星的邓稼先,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历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种坚强的精神和崇高的信念,对社会和国家都有利。因此,教师在教授高中历史科目时,可以根据历史事实推荐历史人物,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谈论值得现代青年学习的那个人的独特素质。学生以各种方式学习了历史人物的历史,应该继续理解自己丰富的思想、无私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学生要以将人文内容彻底转化为人文精神,并理解交流和设定自己的真实价值观的精神和人文精神内容。
三、人们优先考虑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主观教育思想。所谓学科参与,就是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育实践,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教育和培训的过程是认知的过程。认知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认知。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历史的教学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发挥主要作用呢?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角色,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学生负责学习。教学关系是“我说,你听;我问,你回答;我写,你抄。”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例如,在“亚非拉民族运动”课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反映亚非拉地区的文化,并比较中国和亚非拉的文化差异,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或回答以下问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起因?亚非拉必须发起民主运动的重要性是什么?通过讨论这一系列问题,师生们进行了互动、理解和启发,分享了见解和知识,并交流了彼此的情感和想法。这不仅丰富了教师教学的内容,而且取得了新的发现。师生之间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学习社区”。与过去的交流相比,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自我讨论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已经从行为者转变为引导者,并逐渐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优化教育方法,更新历史教育模式
历史包括丰富多彩的事件和灿烂的历史人物。历史观的发展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对历史理论的结合,严格争论过程,为历史结论提供物质支持,历史是有生命的。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和其他方式与学生共享相关的历史图片、电影、纪录片等,以充实教室的气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注重知识和行动的统一,加强实践联系,并增加青年学生对发展历史视野的积极参与。教学是学生的关键,并增强了与学生的互动。例如,通过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学生可以使自己沉浸在历史环境中,并且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完善人文精神培养
培育学生人文精神是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也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以便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发挥榜样和指导作用。可以说教师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是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且教师的素养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效果。这与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水平,通过完善历史专业知识素养的方法,满足人文精神培养的要求。其二,教师要逐步完善自身的师德修养,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风格,成为知识渊博和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以便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其三,教师要注意革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别,有效体现新课程人文内涵,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总之,历史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背景的重要学科之一。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历史意识的形成,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意识。但是,从总体上看,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深化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并使其变得重要。尽管所有高中历史教师都可以秉承改革的精神,并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专注于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全面发展,但教学将着重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在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获得。更好地改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孙欣媛.在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J].林区教学,2018(10).
[2]王彬.浅析高中历史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7).
[3]杨俊芳.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教育现代化,201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