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马大川
[导读] 美术是一种被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美学艺术,
        马大川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
        摘要:美术是一种被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美学艺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以为美术这门艺术只能在美术馆、艺术院校这些地方才能欣赏,其实不然,生活中的摆件、插花、布艺等等方面,都是美术的一部分。所以,在初中美术的教学阶段,教师要履行自己的教学职责,带领学生进行欣赏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基础的审美认识之上开始发现世界中存在的美。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审美素养;培养策略
        
        伴随着我国当前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动向,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诞生了教学更多的可能性,使得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教学思维与教学观念的转变,以达到适应时代趋势的目的。而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之中,教师需要注重美术学科的精神内涵,注重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领悟到美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的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价值情感。所以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欣赏课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美术不仅是需要创作的,更是需要从美术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来灌溉审美素养的。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传递给学生一定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关于美的概念与欣赏学问。于此,本文将要开展对于初中美术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探究,以期总结概括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欣赏课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拓宽学生审美视野
  美术教学的目的便是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发自天性的,是漫长的岁月中无可割舍且深入骨髓的印记。正是因为人们对于美的崇拜与向往,所以才诞生了美术中多种多样的分支流派,给不同艺术取向的人们热爱与追求的机会。而在初中的美术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自然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去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唤醒学生对于美的追求热情与基因,使学生能够通过初中美术的学习来接近美术的边界。而欣赏课的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与理解美术多样化的一种必须的活动,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能够让学生以丰富多样的美术作品来拓宽对于美的认识,拓宽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审美视野,让学生看到更多的美学元素与符号。
  2.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历久弥香,还能够让不同的人群在欣赏中看到更多关于美的元素与文化。而优秀的美术作品自然也是一种艺术品,是艺术的凝结与体现,而这也体现着美术这门学科的艺术魅力。要知道,艺术家在创作时不仅需要有着高超的技艺能力,还要有着浓稠的艺术思想灌入其中,才能使得艺术作品具有灵魂,能够给人更为震撼的观感。

而学生学习欣赏,也是为了能够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不同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技法特征与艺术内涵,去与艺术家形成艺术审美上的共鸣。比如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都是有着不同趣味与技法的旷世名作。学生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也就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1.设立主题欣赏课程,夯实欣赏理论基础
  审美其实是一种比较主观性质的概念,初中学生都有着较强的个人意识,每一名学生也都是单独的个体,有着相互独立的精神思维。审美思维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能够让所有的学生有着统一的认识与记忆,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整齐划一。所以在初中美术的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主,去引导他们形成差异性的审美思维。因为在美术的世界中,正是因为审美方向的不同,才有了众多的流派与风格,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更是不必要严格要求学生有着统一的审美。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完成审美素养的培养,需要为学生去设立主题欣赏课程,在欣赏课中围绕着某一主题来进行授课,帮助学生去夯实欣赏的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欣赏学习中以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己的感官体验来形成自我审美。比如教师在《静止的生命》一课的教学中,以“静物的永恒”为主题,为学生准备与此有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去直观的欣赏这些作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结合课本知识来进行欣赏,通过讨论来碰撞审美上的差异。
  2.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拓展丰富欣赏作品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为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很多的美术知识,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在初中美术的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要让他们能够看到更多富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去扩宽学生的美术欣赏眼界,从而能够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去发现符合自己审美趣向的作品,然后通过欣赏来剖析其价值与技法,升华学生的审美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示中外各国的艺术作品,立体派、印象派、点彩派等等的风格作品,有如《埃斯塔克的房子》、《日出·印象》、《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等等的艺术作品,通过丰富的作品欣赏来熏陶学生的审美思维。
  3.拓展美术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审美思维
  美术的欣赏是无限的,因为美术没有边界,没有限制,是自由的。而学生在欣赏中去形成审美,也是有着便利条件的。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去拓展美术教学内容,从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去增强学生的审美思维,让他们看到美术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在《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着中国花鸟画为主题来拓展创作背景,作者轶事等等内容,让学生能够结合信息来进行欣赏,去形成自己的审美思维。
  综上所述,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是有迹可循的,在初中美术的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利用多种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去高度发展学生的审美思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肃静.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11):213-214.
[2]陈黎.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000(007):169-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