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云迪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
摘要: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先生曾说“Music Lesson should be a joy”,学校的音乐教育一定要采用是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痛苦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构建快乐的音乐课堂,在教学中,我用音乐“说话”的趣味方式来保证课堂常规;用音乐游戏构建课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用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找寻音乐的快乐。
关键词:低年级、音乐“说话”、音乐游戏
今年是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工作刚好满三年,三年前的此时,我还在参加着音乐学科的新教师培训。依稀记得新教师培训的第一节课,浦老师问大家“你所希望的音乐课堂是什么样?”我当时的回答是“我希望孩子们在我的音乐课堂是快乐的,他们会因为我的音乐课而喜欢上音乐”。三年来,我也一直将它作为我教学的初衷。那三年的时间我是如何在低年级建设快乐的音乐课堂呢?
一、用音乐“说话”
音乐课堂的“问好”是一节课的开始,既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问好区别开来,让学生迅速进入到音乐的课堂状态中。我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音乐学习情况,设计了不同的音乐问好,比如一年级上学期我会用“sol mi”两个音高来设计一段旋律进行问好,下学期再加入“la”这个音高;二年级则运用中国五声调式“dol re mi sol la”来编创一条旋律进行问好;随着年级的提高,三年级开始则加入多声部的问好。同样,在下课的时候,我们也会用音乐进行“再见”。
图1 一年级“问好”曲谱
在课堂常规方面,我也会用音乐的语言进行,每当我弹奏”C-F-C”三个和弦时,学生便知道要调整自己的坐姿;当我用“sol la sol”的音高唱出“嘿--”学生则会用同样的音高回应“噢--”,并加入两声拍手后做出“嘘”不要说话的动作(如图2),这时他们便知道要闭上嘴巴认真聆听了;当我弹奏上行全音阶时,学生便知道要站起来,下行全音阶便是坐下。用音乐的方式来提示学生常规的方法往往比语言来告诉他们更有效果,也更有乐趣。

图2用音乐“让学生保持安静”曲谱
(引荐自“奥尔夫教学法”)
二、音乐游戏的融入
(1) “稳定拍”
下图为二年级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设计的围成圈手拉手,根据乐句的划分,分别向右侧、向左侧按照稳定拍进行行走,第一乐句向右侧行走,那么第二乐句就要向左侧行走,不仅锻炼了稳定拍感,还让学生感受与体验了这首歌曲的乐句。

图3《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稳定拍游戏
(2)“节奏方格”熟悉节奏
在黑板上画出格子,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格子数量可不断增加,比如四宫格、九宫格,每一个格子代表一个“稳定拍”,格子里写出节奏型,老师指定读格子的顺序,让学生边打拍边读节奏;此游戏还可以升级,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打拍,另一组打节奏;还可以做“内心听觉”,比如指定某格子不出声音在心里读。

图4 “节奏方格”游戏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
每到期末学生学习紧张的时候,我都会为孩子们准备”期末音乐会“,希望他们能在音乐课上通过音乐得到放松,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个音乐节目进行展示,与孩子们共同享受音乐会的乐趣。下图为2019年夏天举办的”小小音乐会“,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演奏乐器时的笑容。

图5 2019年“小小音乐会”
结语
当初选择做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正是因为音乐这位“朋友”一直感染着我,陪伴着我,最重要的是它带给了我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的快乐。所以我也同样希望能通过自己的音乐课堂,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这般快乐。于是我认真的投身于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尽可能地将趣味性活动贯穿在每一节课中。当我看到孩子们认真聆听音乐的模样,享受音乐的笑容,以及听到他们演唱有所进步时,我便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与满满的成就感,他们的收获,也让我再度感受到音乐——这位从小陪我成长的“好朋友”带给我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洛伊斯·乔克西《柯达伊教学法1》赵亮 刘沛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年